回覆列表
  • 1 # 小魚彩虹成長記

    無意識的情況下學習,比如看動畫玩遊戲,甚至老喜歡的有興趣的繪本都是識字的好方法。

    我家孩子五歲,原來報了一個線下的學識字的課程,四五節課下來,幾乎沒學會幾個字,反而老師還經常讓家長多給孩子練習,但是單純的漢字其實大人也沒有什麼興趣去教,太枯燥乏味了,還沒有什麼記憶點。

    我現在採用的辦法就是下載了一個洪恩識字軟體,購買了會員,每天讓孩子學會,邊玩邊學,反而掌握了很多字,有時出去玩,他偶爾會指著字自己說,然後給他適當的鼓勵,他會越來越有興趣。

    一年級也可以增加練字的部分,學的字每天寫寫,更容易加深印象。

  • 2 # 文二的隻言片語

    一、激發識字興趣。

    孩子識字最重要的是興趣,這一點就像我們上學時,喜歡哪科老師,自然就會很喜歡這門功課是一個道理。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想讓孩子能識字、快識字、多識字,首先就是要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作為家長在孩子識字的過程中首先一定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急於求成,孩子識字不僅要調動感知功能,還需要調動記憶功能,所以在識字的過程中遺忘是肯定要出現的。其次,就得學會多鼓勵,多誇獎。孩子在一顆平常心的對待下,再加上家長不斷地鼓勵、誇獎,識字的興趣就會被激發,而且會長期保持下去。

    有了識字的興趣,那該怎樣識字才能又快又好呢?

    二、邊閱讀邊識字。

    識字和閱讀是緊密相連的。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邊閱讀,邊識字很容易能夠激發孩子識字的興趣。作為家長在閱讀中指導識字,要明確這樣做的目的應該以閱讀、提高閱讀興趣為最終目的。所以,在孩子閱讀的時候,更提倡親子共讀,家長邊指著字邊朗讀給孩子聽,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不僅聽懂了故事內容,而且耳聽、目看生字,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生字留下印象,產生興趣。

    三、圖形對應巧識字。 

      漢字文化源遠流長,從最早的甲骨文開始,文字就作為形、音、義三位一體的文字元號,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藉助圖形幫助孩子識認生字,可以說是一種很巧妙的辦法。

    比如:孩子要認識“蝸牛”兩個字,家長就可以先出示“蝸牛”的圖片,甚至是實物,然後對應出示漢字“蝸牛”這樣透過反覆感知,文字與圖形就會逐漸建立聯絡,孩子自然就認識這兩個字了。當然,當孩子認識的字量增加後,家長還可以將圖片和文字打亂,與孩子做“找朋友”的識字遊戲,也是既有趣又有實效的辦法。

    四、用起來常識字。

    孩子在識字達到一定數量後,我們就可以透過讀書、連字成詞,連詞成句的方法,讓孩子實際運用,這樣孩子才能在過程中真正認識生字。

    1. 大聲朗讀。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中年級我們提倡孩子要大聲朗讀,這樣不僅能實現孩子與生字的反覆見面,更能逐漸培養他們的語感,這對中高年級完成閱讀理解、完成習作是很關鍵的。

    2. 連字成詞,連詞成句。

    有了生字量的積累,我們就可以讓孩子用認識的生字練習說詞語,甚至用自己組的詞語練習說句子。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孩子對於生字的運用才會進一步得到鞏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較好的兒童學拼音的軟體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