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享育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人中龍鳳”,很多寶媽在坐月子的時候,就問過我,如何能讓孩子養成爭強好勝的性格。 “爭強好勝”這個詞多少帶著刁鑽、刻薄的味道,我更願意和各位寶媽分享三種能“激發孩子上進心”的教育方法。

    一、主動幫助孩子尋找自己的特長愛好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可以培養孩子藝術、體育細胞,主動發現孩子有哪些興趣,愛好,並鼓勵孩子相信自己的潛力與能力,讓孩子有信心為自己的愛好而努力。

    二、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競爭機會

    家長可以透過陪孩子下棋,來激發孩子上進心。下棋是一項存在勝負輸贏的娛樂方式,可以有效地激起孩子對贏的渴望。孩子剛下棋時,一定不是家長的“對手”,也不要一味地讓孩子輸,當孩子有進步時,可以讓孩子贏一局。等孩子再大些,可以多鼓勵孩子參加競賽,感受競爭的氛圍。

    三、藉助優秀孩子的力量

    很多孩子喜歡和不如自己的同伴在一起玩,覺得這樣很有成就感。其實不然,家長應多讓孩子和在某一方面比他優秀的孩子在一起,藉助他人的力量,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當然,在這過程中,也要發掘自己孩子的長處,讓孩子知道別人並不是每一點都比他強,要給孩子信心。

  • 2 # 一介書生945

    培養要強的性格好嗎?

    在書生的印象中,人們談到某人要強的時候,一般都是帶有貶義的。

    特別是,如果孩子本來就要強,家長再給加碼要求要強,結果會好嗎?

    培養要強的性格,不如培養孩子不服輸、不怕輸的精神。

    而這方面的培養,運動員應該是做得最好。

    所以,家長如果希望孩子不服輸,就多參加運動專案;既可以鍛鍊身體,又可以鍛鍊心理。

    比如,到操場上跑步,能堅持天天去跑,就需要毅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而跟著人跑,再超越別人,再到領跑,再到被別人超,如此反覆,是不是就可能培養孩子不怕輸不服輸呢?

    但也要告訴孩子,並不是所有人你都能跑得過;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你可以真正超過的,是昨天的自己。

    而如此,是不是就實現了題主說的不懼競爭呢?

    不知書生如此回答,能不能給題主點啟發。

    希望看到題主的點評。

  • 3 # 茵你而成長

    導語: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只有內在力量強大了,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來才有可能處理好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在人生事務中獲得主動權——這才是培養競爭力的正常順序和邏輯。引自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簡單》

    才3歲孩子,原本無憂無慮的年紀,被家長開始灌輸與這個年紀完全毫不相干的思想,真的挺糟糕的。孩子的成長是大自然的精心安排,需要較為漫長的時間以及嚴格的、不可逾越的順序。

    很多時候是家長受到外界的影響,由於攀比心,把自己的思想強加於年幼的孩子身上。別人家孩子會的方面,要求自家孩子必須會,甚至超過別人。不僅引導孩子和別人攀比,還造成孩子與自己較勁。當孩子的注意力過多的被轉移到攀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長的力量就開始分散,而競爭帶來的焦慮感又會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孩子的內心只會變得越來越羸弱。久而久之,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都會困擾著孩子。

    所以,歸根結底只有家長淡定,孩子才能淡定。與其培養孩子的要強、勇於挑戰、不懼競爭的性格,倒不如專心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每一種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對世界、面對困難的能力和勇氣,好的品格本身就是競爭力。要知道,早在古代老子就曾說過“夫唯不爭,姑莫能與之爭”,放下競爭意識,才是拿起競爭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外交官角度來看,如何評價沙特外長朱拜爾應對美國針對“卡舒吉案”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