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藏

    (豐子愷《衍園課子圖》鏡心 設色紙本 31×65cm)

    然而,20世紀30年代初,上海《新聞報》卻釋出了這樣一篇評論文章——《豐子愷畫畫不要臉》,這是為何?原來,豐子愷畫有不少“無臉人”,他們的臉部,五官不全,但卻惟妙惟肖,極為傳神。泰戈爾曾這樣稱讚過豐子愷的這種畫法:“用寥寥幾筆,寫出人物個性。臉上沒有眼睛,我們可以看出他在看什麼;沒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聽什麼。高度藝術所表現的境地,就是這樣。”

    (豐子愷《蝶戀花》鏡心 設色紙本 34.5×27.5cm)

    豐子愷這種“無臉”人物畫的創作靈感,與他曾到日本遊學10個月有關。

    在日本 ,豐子愷見到了真正的西洋畫,他進了一所教西洋繪畫的私立美術學校,天天畫人體素描,接受學院式的訓練。有一天,在舊書攤無意間發現了竹久夢二早期的漫畫,並十分欣賞,甚至高度評價夢二的畫作:“其構圖是西洋的,其畫趣是東洋的。其形態是西洋的,其筆法是東洋的。自來綜合東西洋畫法,無如夢二先生之調和者。他還有一點更大的特色,是畫中詩趣的豐富。”

    (夢二式美人)

    豐子愷終於在夢二的畫中找到了共鳴。回國後,他曾以極大的興趣學習竹久夢二的畫風,開始用毛筆來描繪生動形象而詩趣無窮的漫畫。在繪畫表現手法上,豐子愷借鑑和吸收竹久夢二毛筆速寫線條的簡練和傳神,尤其是借鑑了夢二筆下沒有眼睛或五官的人物形象,他認為這正符合中國“意到筆不到”的傳統繪畫美學原則。於是他在自己的人物漫畫上也經常不畫眼睛,有時竟連耳朵鼻子也不畫了。只是,豐子愷早期漫畫創作受竹久夢二的影響雖是無需質疑的,但這類仿畫相比於他的眾多漫畫作品,數量亦是微乎其微的。

    (豐子愷《人散後 一鉤新月天如水》立軸 設色紙本 56.5×45.1cm)

    豐子愷在借鑑東洋繪畫的基礎上,創造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漫畫風格。他的作品保持了詩趣與畫意的合一,而且參有書法、音樂、文學等藝術中的韻律通感。他有幅叫《遊春人在畫中行》的作品,畫題是來自他的老師李叔同所做曲詞《春遊》,這首歌曲也是豐子愷最喜歡的歌曲之一。

    (豐子愷《遊春人在畫中行》鏡心 設色紙本 33.5×27.6cm)

    豐子愷的朋友們亦認識到他的藝術重要之處,俞平伯認為豐子愷的作品“所謂‘漫畫’,在中國實是一創格,既有中國畫風的蕭疏淡遠,又不失西洋畫法的活潑酣態。雖是一時興到之筆,而其妙正在隨意揮灑……不求工巧,而工巧無以過之”。“含蓄著人間的情味,那便是我看了《子愷漫畫》所感。‘看’畫是殺風景的,當說‘讀’畫才對,況您的畫本就是您的詩。”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2 # 千墨書緣

    豐子愷大師是將西方繪畫技巧與中國傳統藝術修養融為一體兼受弘一法師和日本畫家竹久夢二的影響!逐漸形成了獨具個人特色的漫畫藝術風格!很多漫畫都是在大自然中來找創作靈感!很多優秀的作品來源於生活!用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裡的藝術!創作出那麼多具有靈性的作品!

  • 3 # TNTlife

    在豐子愷的漫畫中,許多作品與竹久夢二異曲同工,甚至在創作手法上和堅勁的線條上都是如出一轍。他創作的主要營養,是受日本著名漫畫家竹久夢二,他的畫作與民生融合在一起,與人類的存融在一起,,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 4 # 幾許風雨1314

    對畫不懂,也沒看過他的畫。剛剛看了別人的描述和畫。覺得總體看似畫的簡單其實又是細膩。他突出的不是哪一個點的細,而且整體的感覺。我覺得很有特色,有自己的風格。自成一派。還是不錯。畫也好字也好詩也罷要有自己的風格。有強烈的表達欲。所以有那句話,書如其人,畫如其人。光明正大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喜好。君子以明示人,小人則暗損以得自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拉丁美洲有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