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水手
-
2 # 風華書法
我從中學陸陸續續學柳體,學了十來年,前幾年改學歐體了。為啥學柳體,就是喜歡。
所有堅持學歷柳而不回頭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發自內心的愛。但現實就是如此無情,我愛他的骨力,愛他的斬釘截鐵的筆畫,愛他奇思妙想的結構,但這些又是讓我無比頭疼的所在。難寫啊!
方頭不知難倒了多少人。即使我現在會寫了,我一直在懷疑,到底是不是這麼寫呢?
歐體講究筆畫間距相等,柳體偏偏忌諱,導致很難舉一反三。
柳體裡有太多讓我驚豔的字和結構。玄秘塔的當字,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這種寫法和結構的險絕無人能敵,但又實在難寫。
柳體的起筆收筆在進入行書寫字初期確實有障礙,但不絕對,你看柳公權的蒙詔貼,依然灑脫。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換了,因為我要教孩子寫字,除了顏體,只能選歐。無它,入門較易。
-
3 # 是雨非語
白痴問這話呢?說得好笑!
從一歲半開始能夠捱上桌子,就坐上去研墨,徽墨很香!
然後老頭教我執筆,然後影寫,可學習之後,老顏的筋,柳公權的骨,脫不了胎了!
-
4 # 翰墨書道
學歐陽詢的比例和學柳公權的比列究竟是什麼真實樣子,沒有見到有具體的數字統計,可能也無法統計,也似乎沒有必要。但憑印象中來說學歐陽詢的非常多,似乎鋪天蓋地,仔細想想,似乎不是歐陽詢的書法,而是田英章田氏一路歐體楷書。
古代學柳公權書法的成就較大的有唐代的裴休和清代的成親王,我認為王鐸對柳公權的繼承也非常大。
至於學習歐陽詢《九成宮》的也不少。學習《九成宮》最牛的莫過於姚孟起了。
-
5 # 使用者jtang低調做人
我也特喜歡柳體。讀書時寫歐體九成宮。現在也開始習柳體快半年了。對玄秘塔碑帖比較熟悉。網上有很多影片教材都對柳體的筆畫一一解剖。觀點各有不同。我的理解是方筆,橫切、收高。落筆之前仔細看看每個字的主體什麼。我們可以仔細觀察柳體在有些地方不全是方,也有圓筆畫。集王顏歐之取成書。柳體之所以練習的人少可能是他不像其他楷書大家筆畫比較固定容易掌握。不管多難只要持之以恆。會有效果的。
-
6 # 畫畫的菜包子
小時候開始學習臨帖就是臨柳體,那時感覺柳體就是毛筆字的標準,其他的都看著彆扭,後來才跟著大點的孩子臨歐體或者顏體,沒有理由,就是感覺再臨柳體比較幼稚了,不夠級別了......現在看來那個體也不是鬧著玩的,都是大家留下的瑰寶,臨好哪一種字型都不是一日之功……,至於現代人為什麼大比例都歐體,我看了也是時代的影響,甚至是愛屋及烏的表現吧,歐體不見得就比柳體藝術成分高.....
回覆列表
第一是柳體難“入帖”,即難學。柳體融合了歐陽詢、顏真卿兩者書法的優點,結構中宮收緊,四面開張。筆畫以骨力取勝,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故有「顏筋柳骨」之稱。這種筆力,寫起來一絲不苟,容錯率極低,很難學,如果學不到家,寫起來又慢又累,痛苦不堪。本人天資愚鈍,學了四年,也只能說是入門。而歐體,起筆收筆沒什麼頓筆,雖然結構嚴謹,但在筆畫方面還是寫起來放鬆些。下圖為柳體《玄秘塔碑》
第二是柳體難“出帖”,即學成後難發展。柳公權身處晚唐,楷書風格的徹底成熟,柳體就是代表。既然柳體已經很成熟,你學了它之後也就難以在此基礎上再有大的發展了。而歐體是在初唐形成風格,你可以有較大空間在學好它之後再發展,典型的就是清朝人多是“歐底趙面”,以歐體立骨,再吸收趙體的靈活。也有在歐體基礎上加入顏體的,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後面的盛唐,各種風格的楷書層出不窮就是例證。
第三是個人欣賞趣味。前面說過,雖然歐體也是一本正經,但畢竟在筆畫方面較之柳體還是要放鬆些,但柳體則是到了拘謹的地步,畢竟很多人不喜歡過分壓抑,所以寫其他體就較多了,為什麼以歐體又更多一點呢,我們下一點分析。(正圖為歐體《九成宮碑)
第三,時代風氣使然。本來明清就有學習歐體的風氣,如文徵明、成親王、黃自元。近幾十年以來,盧中南、田蘊章、田英章這幾位書家在寫歐體方面百花齊放,廣收弟子,並通過出書、出字帖等方式廣為人知,特別是現代有了影片和網際網路,更加直觀,所以透過他們學習歐體的人就更多了。下圖為文徵明歐體風格的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