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音約

    一般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孩子本身只是一個方面,這個需要家庭,老師、學校和同學的幫助,才會比較有效。

    從孩子本身來說,學習不好玩,那肯定不想學,把學習變成對他來說有意思的事,是最好的。但是這個比較難,重要的是相信過程,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學習過程上。本身想讓孩子恢復學習的信心,但是學著學著又是以分為目的,這樣有什麼意義呢?本身學習就是快樂的事情,過程好了,結果的那個分肯定差不了。所以無論是什麼角色幫助孩子,一點點樹立學習的興趣,注重過程,才是重要的。

    你的問題沒有描述孩子厭學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如果是學校的原因,那麼就是消除使孩子厭學的原因,比如校園欺凌和老師的不正當教育等,把這些危害因素排除了,才有讓孩子繼續學習的可能。同時老師和同學也要積極幫助孩子,因為本身學生的環境是快樂的,雖然學習壓力大,但是和朋友玩和老師學的過程也是好的,只要塑造好了這個好的環境,學習就是作為外部動機刺激孩子學習了,也就是為了和朋友玩和老師交流,去學校學習,這麼慢慢的開始學習,之後就好辦了。

    總的來書,孩子厭學有可能是有各種原因,也有可能就是青春期不想學,逆反心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感到無法入手,可以藉助學校或者外部的心理諮詢,對於孩子的教育和心理問題,一定不能大意和放鬆。

  • 2 # 王棟

    有關調查發現:有46%的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33%的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厭惡,真正對學習持積極態度的僅有21%。

    厭學是孩子對學習負面情緒的表現,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

    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厭學的關鍵指標,要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通常情況下,往往以下幾個因素是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

    第一、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長比較專制,會給孩子很大壓力,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有的家長對孩子放養,容易讓孩子輕視學習任務,喪失學習動機。

    第二、師生和同學關係。老師的態度和行為從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孩子可能因為老師的批評或不喜歡老師的上課方式等消極對待學習,從討厭老師-討厭科目-討厭上學。另外,不良的同伴關係也會間接導致孩子害怕或反感上學。

    第三、不良的社會因素。比如很多類似“讀書無用論”等錯誤的觀點,也會誘惑和鼓動未成熟的孩子,一旦碰到新鮮的、充滿誘惑的事物,比如網路遊戲等就容易陷進去,從而厭倦學習。

    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

    你永遠無法讓剛學會騎腳踏車的孩子停下來!當孩子學會並掌握了一個技能時,內心是非常高興的,會有一種成就感!而學習體驗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讓孩子愛上學習,就要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就感,那就需要: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責罵,否則只會壓垮孩子學習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需要的做的僅僅是幫助孩子分析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幫他改善學習方法。當孩子在學習上相對以往只要有進步時,給孩子一個發自內心的讚美,讓他記住這種感覺,一種獲得成就的感覺。

    寫在最後,渴望追求知識是一人的天性!每個孩子內心都是愛學習的,但孩子不是機器,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疲倦。

    就像我們不斷工作、拼命照顧家庭一樣,有的時候知識出於某種原因,喪失了興趣,難以堅持下去而已。

    孩子出現厭學,不要過度緊張,責怪或打罵,要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幫助他重拾學習的興趣,以一個正面的、積極的態度對他進行教育和指導,才是正解!

  • 3 # 教育蘇談

    孩子厭學並且導致休學,這裡面的問題應該已經很嚴重了,我估計問題地形成已經有較長的時間,也應該是由多種因素造成。要幫到這樣的孩子,需要弄清楚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1、有的孩子厭學是因為學習對於他而言困難太多,已經學不懂了,沒有成就感。而且老師同學瞧不起,因而不願意到學校;這樣的首先就是要關注學業情況,找到一個合適他的學習目標;

    2、有的孩子厭學是因為迷戀上網路、手機遊戲,沒有辦法擺脫誘惑,堅持正常的學習生活,這樣的首先是戒除網癮的問題;

    3、有的孩子是因為人際關係沒有處理好,與老師同學發生矛盾,因而不願去學校;這樣的就得關注人際關係的問題,教會他處理人家關係的。……

    現在孩子的狀況千奇百怪,沒提到的還有很多……

    這就需要家長老師有技巧的與孩子溝通,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青春期的孩子很多時候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不大願意和家長、老師說真話)明確了孩子厭學背後的原因有針對的進行指導,孩子才有可能復學,才有可能重新面對他想逃避的學習生活。

    如果家長在這個問題上也已經做了各種各樣力所能及的努力,結果是都沒有效果。那麼建議家長尋求專業心理老師的幫助。如果僅僅透過文字指導,家長就可以解決孩子厭學和休學的問題。那就不需要專業人員長期、艱苦的工作了。建議這位家長帶孩子尋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進行系統的疏導。找到導致問題的真正原因,才能解決、真正解決孩子的厭學,才能引導孩子有一個理想的前途。

  • 4 # 沁兒的屋

    遇到此類情況,家長首先應調整心態,先不要想著入如何去改變孩子的想法,應先去接納這樣的一個孩子,不要去給孩子貼上“不愛學習、沒有出息、沒有前途、不是好孩子”等的標籤。

    做出這樣一個決定是不容易的,家長需要不斷的去說服自己,調整自己過去的錯誤管教方法,同時也會面臨親人的質疑,可能很多人都認為,孩子還在靠父母養活,怎麼可以任由其做出自己的決定?孩子不聽話就應該嚴厲管教。但是,大多數人認為的可能並不是能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家長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而不是去強迫他,孩子以後也會慢慢的和別人這樣相處,也才能學會去體諒家人和別人。

    分享一個案列:有一個上初中的學生上課就趴在桌子上睡覺,作業也不寫,老師說他他就跟老師發脾氣。家長帶回家後想了解其不好好讀書的原因,孩子拒絕與家長溝通,甚至把自己的裝扮也開始弄的很潮,頭髮染色,服裝怪異,進學校後,老師建議家長帶回,並建議帶他去針對青少年問題的一些封閉學校。又在老師的建議下去看心理醫生,由於孩子很抗拒也沒有聊出什麼結果。後來家長決定不去封閉學校也不去看心理醫生了。告訴他:你不想上學了就休學吧。我支援你的決定,如果你一直不想上學,就此步入社會也是可以的,多學習一些知識也是為了步入社會做鋪墊,當然,就算你不想出去工作,沒事,爸爸媽媽也可以養你,但我們也終會有老去的一天,未來的路最終還是需要你一個人走。孩子辦理休學後,就去快餐店裡做服務員。這樣的日子過了一段時間後,孩子主動找到家長說:媽媽,我想回去上學。

    在過去的教育中,中國父母一直在犯一個錯誤,那就是習慣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沒有想過孩子是怎麼想的,是否接受自己的安排,或者當孩子的思路不對時,也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理解你的選擇為什麼是正確的。孩子在兩三歲時就已經可以對事物有自己的理解模式了,作為家長我們應關注這一發展特點,讓他學會去判斷,去選擇,併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不至於太壓抑和束縛自己的天性,或者長大成人後沒有更多自己的主見甚至錯誤的主見。

  • 5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吳瓊燕:孩子是成長的個體,其心理特點具有發展性、可變性、可塑性。當父母瞭解了孩子各個時期的心理特點,就有助於根據孩子的真實需求而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一、父母自己要穩定情緒,並瞭解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

    如果父母自己心煩意亂、著急無助、憤怒惱火、想打罵孩子,這個時候不建議接近孩子。在不瞭解孩子情緒和背後的真實需求的情況下,父母做的一切努力和措施都是無效無力的。

    大多數孩子12-18歲經歷一個困難期(叛逆期),有的到二十多歲。這是孩子形成世界觀的關鍵時期,他們逐漸感到自己走向成年,開始重新認識自我,尋找自我在社會中的位置,開始去實踐與驗證自己獨立存在的能力。當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產生叛逆心理,用各種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這個時期的孩子大多不計較行為後果,可能做出某些極端的事情。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適度的叛逆是有利身心發展的,過度的叛逆可能物極必反。如果父母能夠換位思考,嘗試感受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靈困境,做孩子的朋友,孩子就不會感到孤單、無助。

    二、營造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傾聽孩子,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

    一項心理研究表明,有43%的孩子與父母無話可說,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學會傾聽能夠讓孩子開口。

    1、孩子也需要被尊重,傾聽孩子意味著: 全心全意地關注、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地重視,去聆聽和感受孩子的心聲:聽他厭學休學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聽他背後的真實的心理需求是什麼。

    2、及時給予孩子適當的語言、表情、反應、動作反饋:撫摸孩子的肩膀、頭髮、對孩子的痛苦做出沉重的表情,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理解我的、他們跟我是統一戰線的。

    3、請允許孩子辯解:無論您覺得多麼無理,辯解有利於孩子認識自己,形成自己的主見,有助於孩子成功,如果孩子有情緒,那是因為他需要被看見、被瞭解、被關注。 當孩子願意與父母溝通,您就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事情的真實原因,能夠用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正確的指引。

    三.賞識教育,啟用孩子的自信心

    哲人詹姆士曾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愛因斯坦的父親和家人在孩子搭積木時總是給予掌聲,奧巴馬的母親給鄰居錢讓他們買孩子賣出的報紙,正是父母背後默默的鼓勵激發了孩子持續努力的願望,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想到有父母的支援,能夠堅定“我能行”的信念,逐漸形成對自己能行的自信心。

    請允許孩子犯一些錯。 “沒有犯錯就代表著你沒有嘗試新的事物”,這是一個學習成長的過程。壓抑、打罵孩子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甚至不惜傷害自己。 賞識教育能夠幫助孩子挖掘自身的潛力併發揮到最佳,父母的鼓勵和讚美在任何年齡對孩子都是最有利的支援力量,對孩子的求學之路尤其重要。

    孩子都渴望家庭成為自己成長路上最可靠、安全、溫暖的心靈港灣,尤其在“困難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和諧,當父母都能成為指路神燈,就能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 6 # 大河向北

    既然孩子厭學休息,那麼證明他對學習這樣事情和學校這個場所是非常討厭或恐懼。

    ●根源

    但凡一個孩子討厭做的事情。

    一定是他最沒有自信的,無法獲取他人關注的,被所有人鄙視,只要一干就被人厲聲呵斥,永遠沒有成功過,也就永遠無法從這方面獲得丁點成就感的事情。

    ●應對方法。

    1、消除厭惡和恐懼,建立自信。

    家庭必須和學校老師積極配合。耐心和細心的呵護孩子脆弱的心靈。用鼓勵的方式,大力的讚揚孩子的每一點一滴的細微進步。首先讓他重新樹立起微弱的自信。家長和老師的積極關注是樹立這種微弱自信的最基本保障。

    邁出返校的第一步是最難的,家長在這方面一定要有耐心。任何暴力逼迫、語言呵斥,都只會迎來更激烈的反抗。因為孩子此刻已經自暴自棄到極點了,而這都是之前家長不關心孩子,或者說是不會正確關心孩子,胡亂呵斥打擊所造成的。現在家長為此耐心地想再多的辦法也不為過。這也是為家長自己所欠下的債,造成的惡果,贖罪!

    2、耐心輔導。

    一旦孩子勇敢的跨出了第一步,返回學校,重新就學。那麼接下來家長和老師就需要對孩子更多的關注和更積極的輔導。自信的缺失,來自於惡習的形成,不好的學習習慣要扭轉過來是需要好幾倍的努力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也需要好幾倍的呵護,關心和鼓勵。

    3、只許誇獎,不許斥責。

    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對於心靈如此脆弱的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回到學校,已經是他現階段努力的極限了。他脆弱的心靈需要加倍的呵護,所以,對於這種孩子,必須只贊不彈!即使是犯錯誤,你也要當做是他的正常情況。因為他現在原本就是這種不斷犯錯的狀態,否則可怎麼可能會厭學?他既然肯回來,內心就一定想學好,所以作為家長和老師,要為他提供無限動力。

    ▲只有不斷的大力鼓勵和耐心的輔導,讓孩子體驗從小成功到大成功的成長經歷,樹立他的自信心,才可以徹底解決他厭學的問題。

  • 7 # 許愛莉老師

    現在的孩子學業較煩重,尤其是成績處於低谷之中的孩子,更易感到厭煩、焦躁。實際上遇到困難,感到厭煩和勞累是很正常。作為家長要認同孩子的厭煩情緒,讓孩子覺得家長能理解自己的煩惱。

    面對孩子厭學的現象,作為家長要經常給孩子以成功的體驗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如果家長對孩子學習逼得太緊的話,孩子會變得焦慮、不耐煩,厭學心理就會變得更嚴重。

    家長每天要抽出時間陪陪孩子,不要一空下來老是隻顧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你的孩子,看看你的孩子有什麼想跟你說,這一點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家長要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雖然這很難很難,但家長也要努力去做,漸漸地讓孩子喜歡與你交流,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周亞夫算漢初名將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