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子晚齋

    武林二解:

    一指地名,即杭州舊地。宋人周林寫杭州之事,記《武林舊事》。古時詩句中武林多是地名。

    二指習武之人的組織團體,是武術界各門派的總稱,由宮白羽創造。宮白羽是與還珠樓主、王度廬、鄭證因齊名的武俠大家。寫有《十二金錢鏢》等文。

    在寫此文時鄭證因推薦萬籟聲的《武術匯宗》給宮白羽參考技擊。宮白羽借用“儒林”、“綠林好漢”提出“武林一詞:“他的十二隻金錢鏢,尤屬武林一絕”。

    綠林古時一般指亡命徒,盜匪,見《後漢書·劉玄傳》。

    武林指練武的黑白兩道團體。

    江湖原是指三江五湖,道家有逍遙江湖之說,最有名的一句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後來的唐詩句中就有歸隱江湖,表示自由自主,不受朝堂俗世拘束之意。同時唐時的小說中就有了與朝堂對立的一個場所,這裡有商賈、有豪俠、有醫尼。

    慢慢發展到宋時就包含了三教九流,賣藝小販,乞丐僧侶,漁樵耕讀除了官員,一切皆可能為江湖之人。所以後來的武俠小說就不單單是宮白羽時的純粹武林門派之人的故事了。江湖就和武林混合起來了。

    若說武俠小說的話,武林從春秋戰國時劍客——遊俠兒也算有了吧。俠客,刺客,食客,護衛,鏢師,豪俠,封神演義,志怪小說,唐傳奇,宋話本。。。。。再到現在的江湖武林故事。

  • 2 # 柳隨風

    武林一詞據小編所知有兩個出處:一為班固《漢書》地理志記載: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處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泛指杭州靈隱山一帶。古時,靈隱、天竺一帶有虎出沒,故名虎林,因杭州話“虎”與“武”難分,後來漸漸演變成“武林”。蘇軾有一首詩詞中提到,“湖山應夢武林春”,就指的是杭州,另外還有一本南宋時的書《武林舊事》也可為佐證,書中大量篇幅描述南宋都城臨安的城市風貌。

    題主所問我的理解是:武林一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與江湖同列泛指不接受朝廷、法律的約束的社會環境的。個人認為武林是近現代人所創造,很大可能出自傳統武俠小說的作者,有人說是小說名家宮白羽先生第一個用了這個詞彙,在這裡不做過多解讀。武林與江湖存在於事實與虛構之間的社會環境如今不會存在了,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土壤,也只能存在於武俠小說中所描繪的成人童話世界。

    唐有遊俠如風塵三俠之流,之前春秋戰國、秦漢等均有遊俠事蹟,其中武士、食客、刺客等等,以俠義著稱,或為家國或報主恩,不惜捨生取義,這是當時封建社會在動亂時期的特點。我們都可以稱他們為武林中人或者江湖中人。“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武林中人從來都是遊走在社會的邊緣,存身於黑暗之處,為當時主流社會所遏制。

    什麼樣的人才算武林中人?或者什麼的人活在武林中?

    社會動亂,以下克上,以武犯禁藐視王法、吃不上飯鋌而走險的的人才會成為所謂的武林中人,沒有客觀條件他們就沒有表演的舞臺。

    當然了,也有那些言必信行必果、重義輕利、崇尚自由的武林遊俠兒,他們重然諾輕生死,為了信念不惜捨棄錢財與生命。如近代我們所知的大刀王五,不畏強權主動保護好朋友譚嗣同,打敗外國武師揚中國威的霍元甲。這也是一種武林中人。

    我讀了很多武俠小說,包括一些傳統舊小說,書中所要表達的俠義精神,以及那些在漸暗的窗邊點亮燈火的俠之大者如郭靖、蕭峰等人的精神氣節每每讓讀者熱血沸騰,我喜歡這樣的武林,喜歡這樣的武林人物,忠肝義膽、氣節凜然。如宋史中記載被金人追殺誓不投敵的義士所言:吾不忍棄漢衣冠,願死於此,為趙氏鬼。

    武林是裝酒的瓶,裝的什麼酒,喝的什麼味兒。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到的答案大多不會相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路會有多少的坎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