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生活中常遇到一種人,他們常常以“識時務者為俊傑,見風使舵是英雄”為信條。這種“牆頭草”式的處事風格讓他們常常富於變化,能出奇制勝,轉危為安;少經受折磨,多享受安樂。

    二戰期間的法華人,就是“牆頭草”的典型。巴黎投降,他們投靠德國,成立維希政府;蘇德戰爭爆發,他們派兵幫助攻打蘇聯,一副欺軟怕硬的嘴臉。現如今,德意聯軍敗退,盟軍登陸非洲,他們該怎麼辦呢?

    “火炬行動”

    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首次展開的聯合軍事行動。眼看德華人在非洲戰場節節敗退,美華人不甘落後,他們要以勝利者的姿態立於全世介面前。過去靠“租借法案”即支援了同盟國,又發著“戰爭財”的“幕後英雄”,為了更大利益,終於出兵了。

    美軍派出了近11萬的部隊,與英軍一起在非洲登陸。他們將接管法屬北非3個最大港口城市,分別是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和阿爾及爾城。而後,他們將繼續佔領突尼西亞城和比塞大港,將德華人趕出非洲。

    這就是火炬行動的全部內容。

    然而,從表面上看,此次行動是針對德意聯軍。其實這個作戰計劃中,真正製造障礙的是法華人,而不是德華人。法軍的抵抗會到什麼程度,這是行動策劃者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法軍的合作。

    早在盟軍進攻北非前兩個月,美華人就秘密的與維希政府進行了接觸。結論有兩個,一是如果此次行動完全是倫敦單方面的事,他們很可能會進行頑強抵抗;二是如果是美國方面的軍事行動,他們就不太可能作出抵抗,理由是法美之間的傳統友誼一時還難以消失。另外,法軍的五星海軍上將達爾朗和吉羅將軍願意同美華人進行合作。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原來,丘吉爾扶持的戴高樂“自由法國運動”,一直是維希政府不承認的;並且此舉被他們認定為,干涉法國內政的粗暴舉動。也就是說英軍是他們的敵人,而美國不是。

    盟軍分為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個方向開始登陸。由於登陸計劃的制定者們過分注重保密,直到發動登陸計劃的前一天,法屬北非地面部隊的總司令朱恩將軍才得到訊息。

    這位精明的法華人兩面下注,一方面發電報給貝當元帥,尋求指示。另一方面,他想先看看盟軍的實力和士氣再作最後的決定。幸運的是,盟軍進展順利,當美軍佔領了俯瞰阿爾及爾城的制高點。在達爾朗海軍上將的批准下,朱恩命令停火。這時,距“火炬行動”開始還不到20個小時。

    隨後,達爾朗海軍上將簽發了駐北非各處法軍的停火命令,這使得敵我雙方突然之間化干戈為玉帛。先前還在頑強抵抗的對手,得到這個命令後,紛紛繳械投降。

    登陸取得成功,盟國上下信心倍增,2個星期推進720公里抵達突尼西亞城下。由於盟軍對守軍的實力估計不準,導致進攻屢屢受挫。但無論如何,盟軍的非洲登陸,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法華人。

    他們的見風使舵,讓這場交易看起來還是很划算的。

    他們由先前的戰敗國,透過合作和投降,成為同盟國的一員。可謂是“狡猾之極”。簽發停火協議的達爾朗,後來被任命為法屬北非高階行署專員,而他手下的吉羅將軍則成了法軍地面部隊和空軍的最高指揮官。

    如果說二戰中,一個軍事強國選擇投降,建立親法西斯的政府,大家一定會想到是維希政府;要說見風使舵,能屈能伸,也不違勢逆行,凡事隨勢而作,當變則變。居然能成為同盟國、戰勝國,也就只有法華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在絕望的時候又突然出現一絲生機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