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劍不出鞘
-
2 # 知足常樂0724
古文中的坐與座可以通用嗎?
答;坐是一個動詞,表示一種動作;座是一個名詞,表示一種物質的存在;它們之間的意義區別在於,座可以供人坐,座已經被人坐。
常用坐的組詞;坐下、坐落、坐莊、就坐、坐享、坐井觀天、
坐山觀虎鬥、坐懷不亂、坐立不安、如坐針氈……
常用座的組詞;射手座、天秤座、座位、講座、寶座、座談、基座、座無虛席、高朋滿座、灌夫罵座三臺八座……
古文字人沒有接觸過,不知道古人是否將坐與座通用;不過中國文字博大精深,都是聰明的古人都是從象形字演變過來的,無論是甲骨文發展至今,只是字的形體不斷簡化而已,經過幾千年的積澱,孕育出燦爛多彩的漢字文化;就連日本、北韓、越南等周邊國家都離不開漢字文化,形成了多樣文字的漢字文化圈。
估計當時剛開始的時候,坐與座可以通用,隨著人的文化意思的上深,比較講究的文人墨客可以將坐與座運用的爐火純青,恰到好處;一般喝酒以後頭腦昏昏沉沉的人估計是同音與通用,反正是那麼回事,且只是多了一個“廣”字頭,即座可以理解為坐在有遮風避雨的屋子裡,才成為座;“座上賓”而不是“坐上賓”;
如今坐與座是身份的象徵,不信你自己看你身邊的人;坐江山的人就是比普通人牛,他們可以坐享其成。
以上為個人認為,本人才疏學淺,難免胡說八道,僅供提問者參考。
知足常樂2019.4.9日於上海
-
3 # 葉之雄鷹
坐,是會意字,表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坐”產生在前,“座”產生在後。在古代坐是可以通用座的,但是座不能通用坐。其實的客家話還有很多名詞做動詞用,動詞做名詞用,如飯等。
一、坐,在古代主要做動詞。《文源》中解釋:“象二人對坐土上之形。”《論語·鄉黨》:“席不正不坐。”
二、東漢的《說文解字》沒有記載“座”字,所以估計“座”字產生於漢代之後,所以在這之前是通用座。坐也表示所坐的地方,即“座位”。《韓非子·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三、漢代之後,造了“座”字表示“座位”的意義,《王勃·滕王閣序》“十旬休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座無虛席民。
所以坐在古代(在漢代之前)是可以通用座。
回覆列表
坐與座的問題,是個涉及時空的問題。
坐與座古文中是否可以通用,已經有好幾位邀答大神回答了;他們一般從詞義角度來敘述是否通用,引經據典,說得有道理。
不過大家都沒有注意到,題主說“古文”,到底指的是什麼古文。中國文字史可有幾千年的時間呢!
坐本意是席地而坐的動作。說文解字中,有朋友考證說沒有“座”只有“坐”。為什麼呢?因為中國古代人“坐”是席地而坐,是跪坐,沒有椅子、馬紮等等“座具”,所以是字型寫為兩個人相對於土上。其他含義也是從這個動作本意衍生出去的。
而“座具”出現,得到兩漢之後,而且那時候座具是“床”,《說文解字》中寫床為“安身之坐者”。詩中說“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還有成語“東床快婿”,這裡的床都是座具;五胡十六國之後,椅子等座具逐漸進入中國,華人才開始逐漸垂足而坐。所以,“座”作為座具的含義,出現一定是晚於魏晉。
因此,在座具這個意思上,坐與座在晉唐之後才有通用混用的情況出現。
而對於引申含義,比如,底座,敬稱等,一般不通用。比如量詞,一座山,也沒有用作一坐山的。
綜上:在時空維度上,晉唐之後,坐與座有通用的場合;但是這樣的通用場合絕不重合,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