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經濟,備受百姓歡迎,行業前景可期。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按照政策規定,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逐漸減少,並將於2020年徹底取消。“斷奶”在即的新能源汽車,在充電難、續航短等技術短板仍存的情況下如何給消費者吃下定心丸,使得產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 產業能不能發展壯大,最終由消費者說了算。消費者不買賬、不掏錢,再好的技術也沒用。“斷奶”後的新能源汽車想要繼續火下去,必須先打敗技術“攔路虎”,比如,在電池等核心技術方面加大研發力度。同時,還要在充電樁等相關配套設施上發力,加強部門間協作,著力推動解決充電樁進小區難、充電裝置維修不及時、充電位被佔用、地方保護等突出問題。 只有確保新能源汽車“斷奶”不斷電,打消消費者的“里程焦慮症”,新能源汽車才能跑得更遠。你怎麼看?
4
回覆列表
  • 1 # 老閆話車市

    你說的這個問題不能獨立來看,首先國家補貼政策在逐年提高,在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車輛動力電池組容量、電池組能量密度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補貼每年都在逐年降低,這也是根據鋰離子電池的成本逐漸降低相輔相成的。所以說國家降低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資金是根據鋰電池的成本逐漸降低的。基於此,電動汽車出現的里程焦慮症,或者說冬天低溫電耗低等問題出現確實是暫時性的困難。不過對於個人來說,電動汽車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是使用成本非常低,以交流慢充充電,一輛45度電左右的電動車,僅需要20多元錢的電費,綜合續航能力超過300公里。對於短途出行來說,非常現實。而且出行便利不言而喻。

    其次,在一線城市,限行政策使得我們燃油車每週要停駛一天,對於電動車來說就不受限制了,所以我們不需要記住哪天限行。

    第三,綜合續航能力在300公里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範圍了,一般我們用車都是上下班代步,週末在近郊旅行,所以週一到週五工作時間,每天20公里的話,一週都不用充電。週末出行的話也在周邊200公里左右。所以說里程焦慮症並不是十分突出。

    第四,充電難,充電不方便的問題,現在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並不存在。因為現在一二線城市的地鐵周邊、商場停車場、辦公樓停車場、小區、公園都有配套充電樁,而且在城市周邊的旅遊景區停車場也有相關配套的充電樁,在國家電網、政府等公共區域都會設定充電樁,所以我們出行完全沒有問題。如果自己家配備了交流充電樁的話,我們對於充電難的問題完全不是問題。

    其實,消費者不買賬的主要原因還是對於電動汽車的不瞭解,對於電動汽車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適性的瞭解缺失造成了電動車的神秘感,使得消費者對其產生畏懼心理,而電動汽車銷售人員的更是對於電動汽車一知半解,所以往往會誤導消費者,基於此,消費者才不買賬。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需要國家,社會和廠家以及媒體共同努力,積極傳播電動汽車,讓電動汽車不再神秘,電動出行的優勢和好處說給大家,讓大家瞭解電動汽車,這樣才能讓電動汽車順利落地,不會出現銷量下滑等問題。

  • 2 # 零點零九分

    在國家高額補貼的情況下出來了一大批騙補的企業,隨著補貼的減少取消,那些騙補的企業和沒有創新投入的企業會消失淘汰掉。但是國家大力發展的就是正確的嗎?只有市場和消費者來決斷。現況是錢沒少用,結果不盡如人意。

  • 3 # 第一火爐

    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今後幾年新能源汽車前景堪憂。雖然全球很多國家(包括中國)都提出了XXX年停止生產,銷售燃油車的規劃。但現實的是新能源車的銷售並不理想。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基礎設施不完善:這些年購買了新能源車的朋友普遍反映其執行成本雖遠低於燃油車,但還是普遍反映充電很不方便。試想,如果今後的充電地方象今天的加油站一樣多,生活小區,公共區域都能隨時充電的話,大家就不會象現在這樣牴觸新能源車了。

    2.技術還有待提高:新能源車的續航里程普遍不高,且部分車型的效能更不靠譜。我一朋友自駕回家,插電汽車顯示還能跑80公里。結果是跑了不到50公里就趴窩在省道上。現在購買新能源車的大多是家裡第二臺車,適合城市裡開開。而年輕人購買第一臺車,普遍不會選新能源車。你想,喜歡自駕的年輕人如果出遠門,會有那麼多給車充電的地方嗎?

    所以說新能源車要想更加普及,除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外,各大汽車廠家應加倍努力,生產出效能更加優越的新能源汽車。不過,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已是大勢所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學生合適什麼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