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鼎火648
-
2 # 蕭湘居士__
毛澤東論斷諸葛一世惟謹慎,意思大略是諸葛亮一世為人為官甚至用兵就一個長處謹慎,過份謹慎能成大事嗎?例如初出祁連伐魏,先鋒魏延進軍方針是很高明又出其不意的他不用,又固執已見何能一統,比劉伯溫差勁多矣。
曹操人很聰明,但也很奸刁,超過他的智慧人,l、越出他的威望人,功德過他的人一概不用或處理掉,也算是大人物中的小腸雞肚?如兩個合一肯定矛盾百出,如曹操掌控肯定不用諸葛。如諸葛掛帥一定不聽曹操,二人乃水火不容也,難成大事。
-
3 # 讀三國感悟人生
謝謝邀請,統一三國的進度很難說,但是可以肯定蜀漢肯定會弱很多,這個可以用“此消彼長”來解釋:首先,蜀漢方面的削弱是非常明顯的,諸葛亮在蜀漢的創立期間功不可沒,如果沒有諸葛亮、很難想象蜀漢是否能夠建立,劉備到底能撐多久都是未知數。然後,曹魏方面的增長,這個我感覺應該會有,但是不會有質的飛越,因為曹魏方面已有五位頂級謀士,例如,荀彧、荀攸、程昱、賈詡等與諸葛亮比,應該檔次上可化為同一檔次的。至於曹操和諸葛亮哪個厲害的問題,毋庸置疑,曹操啥,因為一個是君主、一個是謀臣,是兩個檔次,呵呵。
-
4 # 飛哥講歷史
題主腦洞挺大的,這種假設也能想到,那就聊一聊吧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如果,諸葛亮忠於曹操,會怎麼樣?
三國不會提前統一,而是諸葛亮會死的很早
孟德,是個愛才、惜才的人,但生性多疑,殺伐果斷。手下良將如雲,謀士巨多,但沒有一個能夠掌控全域性,並不是因為沒有這個能力,是曹操太過強勢,所以他手下的人基本上都是安心做份內的事
諸葛亮是個全才,自《隆中對》以後,逐步掌控劉備的所有事情,包括內政及軍事,在一定程度上是架空了劉備,所幸最主要的將領關羽、張飛、趙雲,一直擁護劉備(有好幾次關羽、張飛不服諸葛亮,差點鬧起來),而劉備對諸葛亮的完全信任(事實上這種信任更多的是對諸葛亮才能的信任,而不是人品,否則為什麼死時除了諸葛亮還安排了李嚴做輔政大臣),以及諸葛亮對劉備的鞠躬盡瘁,致使蜀國可以一直髮展壯大
諸葛亮的這種行事作風如果面對的是曹操,很可能剛開始很好,可時間長了,曹操必然會猜疑,想辦法節制諸葛亮的權利,如果這中間如果有什麼不愉快,以曹操“不教天下人負我”的性格,諸葛亮還能活著?(這一點可透過對比司馬懿在曹操手下一直不敢顯山漏水可以得到結論)
其次,第二個問題,諸葛亮和曹操誰更厲害
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其志在統一天下,自起兵之後,短短几年,就初具成效,當然這也有家族的原因,但主要還是曹操的個人魅力,三國格局形成以後,魏國能夠一直一家獨大,不在於曹操能力有多高,而是手下的能臣良將,曹操的作用是聽取各自的意見,選一個,表示贊同(這可不是做選擇題,能跟他提出來的方案,肯定都是有利的且具有可行性)
諸葛亮,《隆中對》後,一步一步把喪家之犬劉備,輔佐成為蜀國皇帝,這中間基本上什麼事都是諸葛亮做決定,然後劉備裁決,三國後期,發展成為一言堂,但不管是時候,都是手下人聽話辦事
當然不是說他們得策略不對,是位置不同,諸葛亮以謀士身份謀國,曹操以君主身份謀國,側重點自然不同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諸葛亮出山,三顧茅廬,水鏡先生說過,當時諸葛亮不應出山。曹操一代梟雄,諸葛亮一代賢者,主與副配合,就象乾,坤合,乾,決策,方向;坤,配合,乘載。曹操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能負我。諸葛亮是一謀士,想的是清名,所以兩者不可能配合。如說強組配,真不能說,諸葛亮忠於曹操,那劉備怎樣,還有所謂三國……所以這個假設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