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巫女阿滿
-
2 # 鐵1433428
這個問題問得好,曾和海的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是清官,同是重臣,都在君王面前講得起話,而且都是有能力之人。但他們的作為、他們的謝幕卻是天壤之別。他們的清廉到底有何區別?這問題值得深思。他們的心裡,他們的想法我們無人能瞭解,只能透過流傳的歷史推敲一下,兩人同是寒門苦讀,學成進入士途,混到天子腳下,在京城同是一貧如洗、食不果腹。接下來就有所不同了,海瑞堅持吃不飽穿不暖,妻子走了,女兒偷吃一塊餅被懲罰餓死了,他堅守著對母親敬孝、重孝。曾就一直靠借錢維持著生活、維持著府第,可以看出曾的朋友多。皇帝要海瑞辦事沒一件辦的好,官場朋友都敬他而遠之。皇帝只給曾國潘一句話他孤身回到家鄉操起數十萬了人馬,打遍半個中國掃除強大敵人。海要求朋友必須跟他一樣,曾的手下大貪豪奪,曾自己沒怎麼撈銀子卻處處打圓場始終維持著恰當的局面。以上看出海瑞、曾國藩天生就清廉,但海要強求,有點強迫症,而曾則順其自然,有點幹大事不拘小節,看出兩人眼界不同,格局不同。海瑞太重名節,把它變成了一個包袱背在身上,他不知道名和利皆為人類的兩大惡。像潔癖一樣他這是一種病也有可能。總之他頂著清廉之名的所作所為是不切實際的。老子、孔子說要無為,核心意思應該是要順應現實潮流,適機而為,不能太強求。佛家說要懂得捨棄、放下,否則行不遠。曾國藩做到了,所以成功了。海瑞反之,也就背離了實際,註定行不遠。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曾國藩和海瑞毫無疑問都算得上清官,但是這個清的程度卻很不一樣。
縱觀曾國藩的一生,在晚清官場中他確實算得上是一位頗為廉潔的官員,這點從薛福成趙烈文等人的記載,以及曾國藩和朋友們之間的書信往來都可以看出來。可以說他終生生活儉樸,晚年位高權重,長期擔任總督高位,所穿鞋襪還是由夫人和兒媳女兒等人親手製作的。因此趙烈文感嘆大清二百年無此總督衙門。
但是曾國藩的清廉卻不像海瑞那麼極端,他沒有什麼囊橐蕭然,家無餘財,死後貧不能葬,在官府自己種菜吃這些比較極端催淚的事兒。
而且骨子裡清廉的曾國藩卻很怕別人說他是清官,說他一清如水,這是因為他追求的不是清官的名聲,而是辦大事兒幹實務。
曾國藩曾經說過一段關於名聲的總結性的話,原話是這樣的:
人之好名,誰不如我?我有美名,則人必有受不美之名者。相形之際,概難為情。放在是否清廉這個問題上,就是說誰不想要清官的名聲?我當海瑞那樣的清官,但是官場上多的是嚴嵩那樣的貪官,這樣我和他們見面,自然就有點尷尬。雖然主要尷尬的是他,但是就因為這個原因他就不會喜歡我,而我是要幹大事平定天國之亂的,不和同僚打好關係,怎麼和衷共濟一起辦事兒?
所以呢,曾國藩對自己還算是比較嚴格要求的,他當了十幾年的總督,時間更長的湘軍統帥,在去世之後也只給家裡留下了一萬多兩銀子,在當時算是非常少的了。
簡單來說曾國藩,就是骨子裡比較清廉,但是不想表現得太過刻意,一般也不會管別人是不是清官,表面來看和大家一樣,和光同塵,積極和官場群眾靠攏,所以曾國藩一生,朋友極多,而且和他配合得都還不錯。
海瑞的清廉,就不用多說了,華人都知道,那就是一種自虐狂性質的,而且他自己清廉不算,他還要要求大家和他一塊,擼起袖子省點錢。這自然就引起官場眾怒了,因此海瑞的一生都被大明官場所排擠,也沒什麼機會做多少具體的事兒。當然,海瑞能力還是有的,聲望也是有的,事兒也是做了一些的,但是假如他能稍微退步一點,稍微讓同僚好受一點,他在官場上的成就絕不僅僅是如此,當然,後世名聲可能也沒現在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