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植保小貼士
-
2 # 蔬菜植物doctor
黃瓜流膠多發生在冬季,尤其是溫度低、溼度高的深冬季節。流膠病害已經成為危害黃瓜正常生長的重要病害。
瓜條流膠是由病害侵染造成,主要有以下症狀特徵:
細菌病害侵染造成流膠,病害侵染瓜條一般是出現菌膿,然後瓜條出現水爛,並且發臭。侵染莖杆傷口會從開裂處流出膿膠,最後腐爛。細菌性潰瘍病、緣枯病是造成流膠膿的主要細菌病害。
症狀表現:在病灶部位上出現白色菌膿,不易流淌,流膿處傷口不明顯,不易凝固,顏色一般為半透明白色,時間長了能造成染病部位腐爛,變臭,瓜條內部可壞死腐爛。
另外還有一些真菌性病害都可造成黃瓜瓜條流膠,如炭疽蔓枯、黑星病等都可以造成流膠症狀,在膠粒顏色、病斑狀況以及葉片併發症狀方面,與細菌性病害差異明顯,要注意區分。
在病害尚未發生時,首先要提高棚內的溫度,降低溼度,做好排風,加強微生物菌劑和甲殼素、海藻精類的使用,提升蔬菜抗逆性,減少病害發生。近年來,有很多人開始使用空氣消毒片等進行空氣消毒,減少棚內病菌數量,對減輕病害發生效果明顯,還可減少農藥使用,減輕藥殘。
如果已經發病,可以採用藥劑葉面噴霧,可以選擇噻菌銅、噻唑鋅等銅製劑搭配中生菌素、氯溴異氰尿酸、春雷黴素等藥劑。此外,還要注意防止植株出現傷口,防治出現二次感染。
-
3 # 田園小管家
枯草芽孢桿菌能產生多種抗菌素及酶,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和極強的抗逆能力,透過競爭、殺菌、促生等多種方式綜合發揮其防病的功效,可以有效防治細菌性病害。
殼寡糖,也稱為氨基寡糖素,是甲殼素、殼聚糖的升級產品,殼寡糖可以改變土壤有益菌群,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還可誘導提升植物的抗病性,對多種真菌、細菌和病毒產生免疫和殺滅作用,具有保護和治療雙重功效。
兩者配合使用,可以有效防治黃瓜細菌性流膠病的發生。
-
4 # 大海中的綠舟
黃瓜流膠病一般由細菌侵害、疫病、蔓枯病等病毒導致。原因是由於土壤板結、酸鹼度失調酸化嚴重造成根系發育不良引起。
治理黃瓜流膠病可選用海藻精原粉+生物菌肥,可促進根系發育、活化土壤板結、增強植株抗逆性。
種植黃瓜前需要腐熟農家肥並摻入磷酸二氫鉀做底肥,然後深翻土壤作畦。
黃瓜味甘、性平,又稱青瓜。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咳之功效。長期飲用黃爪汁可防止脫髮,提高記憶力,並且有美容、減肥作用。
-
5 # 新疆河南人
黃瓜流膠病可使莖蔓上方逐漸萎蔫直至死亡,瓜條流膠後,其商品性差,甚至出現畸形或軟腐而無食用價值。輕者減產20%--30%,重者絕產,嚴重影響瓜農的經濟效益。
一、細菌性病害:
黃瓜的細菌性潰瘍病、緣枯病是經常造成瓜條流膠膿的主要細菌病害。不易凝固,顏色一般為白色,擴大後成鼻涕狀凝膠,病斑葉脈發黑,嚴重時造成瓜條腐爛,變臭。防治:葉面噴霧細菌藥劑,可以選擇喹啉酮、中生菌素、塞黴銅 等藥劑,同時防止植株出現傷口,否則很容易感染細菌病害;降低棚室空氣溼度。
二、真菌性病害:
蔓枯病一般是褐色的斑點,葉片邊緣V字型病斑,葉片內部圓形病斑,莖蔓和瓜條上出現乳白色或琥珀色流膠。
防治:10%苯醚甲環唑或75%百菌清或70%甲基託布津500倍液防治。推薦藥劑:枯黃120 800倍液噴施
黑星病,發生較少,並且黑星病發生時,在瓜條上出現暗綠色的凹陷斑,病部呈瘡痂狀;後期有褐色膠狀物流出。
黑星病的防治:腈菌唑+百菌清+蕓薹素共同葉面噴霧。
疫病流膠一般發生在莖蔓上,嚴重時危害瓜條。莖受害病部呈水浸狀,暗綠色腐爛、並明顯縊縮,產生流膠。瓜條受害出現水漬狀暗綠色近圓形凹陷病斑,棚室內溼度大時病害發展較快,病部後期分泌乳白色流膠,漸變琥珀色,進而軟化、軟腐,有時表面長出白色黴,散發惡臭味。防治:輪作,覆地膜,藥劑防毒礬、甲霜靈、增效瑞毒黴灌根。
菌核病的流膠發生部位在花下部,即瓜條頂端,初期有白色或褐色膠狀物,後期出現白色的棉毛。葉面噴霧嘧黴胺、腐黴利、多菌靈、乙黴威等藥劑
三、生理病害
生理病害造成的瓜條流膠一般都是在瓜條的表面出現細小裂紋,然後出現流膠,一般為白色,實際上是瓜條內部的液體流出呈現膠狀物。有時這些細小裂紋不易被發現。水果小黃瓜特別嚴重。
主要原因有:
1、澆水忽幹忽溼。瓜條接近採摘期,瓜皮生長速度慢,在長期乾旱情況下澆水,會造成瓜條表皮出現裂紋而流膠。
2、通風不良。通風突然,或者棚室出現過堂風,會造成瓜條表皮皴皮而流膠。
3、激素使用不當。例如長期使用含有吡效隆的成分的生長調節劑,在短時間內促進瓜條快速生長,導致表皮出現裂紋而流膠。
防治方法:同時控制植株長勢,避免徒長,澆水時澆小水;噴施含硼含鈣的葉面肥;鋪設草苫子控制溫度。在區分不清的情況下,大家也可以採用以下配方:細菌性藥+ 硼鈣葉面肥+ 苯醚甲環唑
-
6 # 農村人二胖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透過農事操作等物理防治技術,降低環境溼度,增加通風透光,對黃瓜流膠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幾項措施:
一是定植時少蓋土,露出黃瓜幼苗的蛭石面(彩色圖版12),有利於降低幼苗莖周圍的溼度。
二是苗期發病時,拉開植株周圍的地膜,主要也是起降低溼度的作用。
三是對已發病的棚室成株期進行藥劑噴霧前,先去掉植株下部葉片,尤其去掉畦面上覆蓋的葉片,減少病殘體,並做到邊去葉邊噴霧(防止病原菌從傷口侵染)。該方法可快速減少植株下部的潮溼蒸汽上升,大大減輕植株上部病情,增加植株間通風透光,植株上部能很快長出無病的新葉。
藥劑防治
1、定植期前後系統防治效果好
經過試驗,定植前後採用3項措施對黃瓜細菌性流膠病的防效為100%,其病株率和病情指數均為0。3項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① 定植前撒施藥土。每畝用77%硫酸銅鈣(多寧)可溼性粉劑1000g+70%甲基硫菌靈(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0g(主要防治由腐皮鐮孢黴侵染引起的莖內韌皮部褐色病變)+ 幹細土30kg,拌勻撒施在定植黃瓜幼苗的畦壟上。
② 定植時灌根。用77%硫酸銅鈣(多寧)可溼性粉劑600倍液+ 70%甲基硫菌靈(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每穴灌0.1kg,定植時先灌藥後封埋土,隔7~10天后再灌1次藥,連灌2次。
③ 定植後7~10天進行苗期藥劑噴霧。用50%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800倍液+ 33.5%喹啉銅可溼性粉劑750倍液+ 40%沃加福(海藻酸生物發酵液)1000倍液或因可瑞植物保護膜200倍液,每隔1天噴1次,共噴4次。採用以上3項防治措施,防效極為明顯,受到當地菜農的稱讚。
2、發病棚不同藥劑和用藥方式防治效果差異大
透過對3個菜農的秋冬重病棚拔園換茬定植後的用藥方式對比試驗,不同用藥方式的防效具有明顯差別。
① 拔園換茬定植前後未用藥,後期見植株下部莖蔓流膠時用46%氫氧化銅(可殺得3000)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3次,每次間隔10~15天,防效為64.99%,其病株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56.04%和21.85。
② 前期未防治,當植株莖蔓開始發病時先去除植株下部的葉片,使植株通風透光,降低溼度,同時使用50% 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800倍液+33.5% 喹啉銅可溼性粉劑750倍液,灌根和噴霧各3次,病情基本被控制。其病株率和病情指數分別為45.71% 和12.67,防效為79.70%。
從以上3種防治方式可以看出,第2種方式防治效果較好,即發病始期用藥劑灌根和噴霧,而第3種即在病株流膠嚴重後用藥防治則效果較差。
三、小結
① 黃瓜細菌性流膠病發病期相對並不固定,但危害嚴重。調查發現,該病在2014年秋冬的9月20日始發,比2013年11月18日的始發期提前2個月。不僅發病早、範圍廣,而且發病嚴重的地塊多,危害重。一般地塊減產20%~30%,嚴重的地塊減產40%~50%,個別地塊病株率在80%以上的減產70%~80%。
② 黃瓜細菌性流膠病可防可控,採用降低溼度、增強通風透光等措施,定植前藥劑處理土壤,定植時灌根和定植後噴霧,防效較好。
同時做到邊去葉片邊噴藥,預防病菌從傷口侵染。在使用化學農藥的同時結合使用生物製劑,如甲殼素、植物保護膜因可瑞、沃家富、海草基因等,誘導植株增強抗病能力,促進植株再生,恢復健康生長。
回覆列表
黃瓜細菌性流膠是近期黃瓜比較流行的病害,農戶需提前做好預防!
細菌性流膠症狀細菌性流膠一般表現:在瓜條上會出現白色菌膿,濃稠度很高,不容易向下流,長時間不凝固,後期瓜條會腐爛變臭!切開瓜條內部,明顯看到瓜條內部壞死!
如何預防黃瓜細菌性流膠病黃瓜細菌性流膠病,建議以預防為主,科學的田間管理能夠降低流膠病的發生!
合理調控大棚內的溫度:大棚內溼度過高,或者長時間飽和,容易引起細菌的寄生,所以在管理時要經常通風、合理灌溉,透過鋪地膜、滴管等方法降低溼度!同時注意天氣變化,連續陰雨天不要澆水,儘量用煙霧劑防治病蟲害!提高作物長勢,增加抗逆性,透過滴管氨基酸、中微量水溶肥等提高作物長勢,增加抗逆性!減少皴皮的發生,皴皮是黃瓜常見的生理病害,皴皮使黃瓜表皮出現傷口從而使細菌可以寄生!皴皮發生的原因有長期乾旱突然澆水,或者通風時棚內溫度溼度與外面溫度相差較大引起的,所以農戶應該注意合理灌溉,同時通風時,應在拉棚一小時左右再通風!藥劑防治細菌性病害:噻菌銅/喹啉銅/噻唑鋅/春雷.中生等+蕓薹素內酯,間隔七天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