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南陳刺園主
-
2 # 江右老王
殺功臣,在人道上來講是不道德的。在大義上來講上一種無奈的選擇。這種只有當事人能夠體會的。
作為旁觀者,我們很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評價這種事情。如果從這個角度去分析,毫無疑問,開國皇帝殺功臣是非常不人道的。簡直是禽獸的行為。正應了那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這種悲劇的發生,是一個人的錯嗎?不是,而是雙方都有錯,作為開國功臣,沒有領悟那句功成身退的真諦。作為開國皇帝,不懂名利雙收的方式來收回權利。
如題主所講,如果不殺功臣會怎樣?其實去看一看日本歷史,那種結果就是天皇就是被架空的傀儡。下面爭權會很激烈。如果不殺功臣,第一代也許還沒什麼問題,但能保證第二代,第三代。也還能這樣維持和諧下去嗎?別信了信了西方那套,制度能解決問題。人的慾望很強,變強幾乎每個人都像追求的。不殺功臣,就會像周朝後期進入春秋時期那樣,禮崩樂壞,受傷害最大的是底層百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歷史用學的教訓告訴我們的。人對慾望的抵制能力會在時間的面前化成灰燼的。就是因為有了這種血的教訓,開國皇帝,才會這樣殺功臣。周朝封地,就是隨著時間流逝,各個國家開始相互攻伐。春秋戰亂將近三百年。
如果瞭解過趨勢,那更能理解了。一定要明白慾望不是針對個人,也許你作為一位功臣沒那種想法。但你能保證你的下屬也能那麼純潔嗎?他也有追求的,也是有野心的。如果一位功臣下面聚集些一群有野心有追求的人才,動亂遲早的事而已。而他們自己去做卻很難成功,因為他們沒有勢場,起不了勢。最好的理解方式就是一列火車有了車身和動力系統,卻沒有火車頭。功臣就是火車頭。皇帝可以說殺功臣就是砍掉火車頭,再次洗牌而已。
再者那些權貴對權利渴求只會增長不會下降的。這跟普通百姓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沒什麼區別。歷史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迴圈著。
說白了殺功臣就是中央集權制的必要手段。避免權利分散在今後帶來國家的混亂。稍微去看一看歷史,一個王朝的後期幾乎都是各地爭權不聽號令。搞得民不聊生,最後民怨四起。一個王朝就此消亡。就拿近代來講,軍閥混戰不就是權利分散了。結果讓小日本鬼子揍得很慘。
可以這麼說,開國皇帝一般的選擇只有一條,為繼承者掃除障礙,而掃除障礙有兩種方式一種讓其從這個世界消失,一種就是歸老。因為對皇帝個人來講,:道義存,則國家亡。道義失,則國家存。
皇帝位高權重,個人情感必須隱藏。個人道義必須擯棄。
當然我們也要明白,如果開國皇帝選擇了殺功臣這條路。起碼可以證明一點,他武功鬥不過那些功臣。沒有殺的,也是選擇勸退的方式。如漢光武帝和宋太祖。終極目的就是收回權利。不做這樣,將國不長久。權利國度分散國家必將亂做一團。
到這裡想必有朋友已經明白了。我就不多講了。
回覆列表
殺功臣是大部分開國帝王的選擇,為什麼呢?
因為一句話:帝王的猜忌心和功高震主。
曾經患難與共的夥伴,一旦有人登上了帝位,那大部分人的下場就慘了,因為帝王的猜忌心是很重的,因為所處的位置不一樣了,無論這些功臣功勞大小,在這些帝王眼裡,都成了不穩定的因素,皇帝是不允許這些危險因素存在的。
另一方面,有些開國功臣,卻實恃功而驕,有時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說話口無遮攔,把皇帝當年的一些醜事,也抖露出來。這就叫功高震主,皇帝不殺才怪。
當然,也有例外,不殺功臣,而且善待和優待功臣的皇帝,如光武帝劉秀。跟隨劉秀打天下的二十八將,幾乎開國後和劉秀的關係,處的非常好,君臣關係和諧,很多人也理解皇帝的難處,沒等劉秀開口,自己就先請了個閒職,悠然在老家過完下半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