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史一葉
-
2 # 歷史哈哈哈
1.越花錢的人越有錢,而越捨不得花錢的人越貧窮;企圖花最少的錢卻花了更大的代價;越想省錢而猶豫卻花了更大的成本,因為你是為了花錢而花錢。
2.錢怎麼花才能創造最大的價值?我覺得應該為了目的而花錢,譬如范蠡就是為他兒子這個目的送千金到莊生家;為自身價值提升而花錢,一個人學習成長的花費必不可少,不管是自學、請教他人還是花錢買教訓或經驗;為時間效率而花錢,時間也是成本,而且是最大的成本,當你覺得你的時間值錢了,你就明白這句話;為交友人情而花錢,這一點是我要重點說的,我不是讓你和別人去吃喝玩樂,那樣只能得到酒肉朋友,你為朋友提升價值花過錢嗎?朋友困難的是時候你幫助過他嗎?這裡面救急不救窮是原則。
3.譬如范蠡為兒子人命關天的大事只需寫一封信給舊日的好友莊生,信上寫的肯定不是讓其保一命,而是希望兒子不被殺在鬧市中,但莊生卻馬上入宮見楚王保他兒子一命,這需要多大的人情才會讓人這樣做啊?有人可能會說是送了一千金的緣故,一千金只是禮節或讓莊生打點其他人用的,你不能讓你朋友幫忙還讓他貼錢吧?莊生居住條件雖然十分貧窮但從楚王以下無不尊奉他為老師,隨時能入宮見楚王,他在乎錢嗎?他在乎的是名,所以他會被小兒輩戲弄深感羞恥,最後只完成范蠡在信裡面提的要求。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
透過閱讀陶朱公,也就是范蠡救子的故事,我得到的啟示是:
以范蠡當時的實力,不用費很大力氣,就能救出他的二兒子。但是范蠡深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道理,更懂得“進退有據”的智慧。范蠡知道殺人者償命的道理,但作為一名父親,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如果不施以援手,又會被外人背後議論不講親情;可如果是為了親情,竭盡全力去救兒子,即便能將其救出,對於二兒子,甚至家裡其他人,也不一定是個好事。因為范蠡如果搭救了二兒子,家裡其他人和親戚,必定會認為:殺人也不過如此,還不是輕鬆擺平?如此心態,將來必定會釀出比殺人更大的禍來,到那時,即便自己權傾朝野,富可敵國,也無力迴天,甚至還會連累一大家子人。
現在很多坑爹的孩子,比如我爸是李剛之流的,不正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