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勝哥聊民俗

    我們先看一下原文: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將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

    敵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師而還。一郡並獲全。

     

    白話譯文:

    荀巨伯去遠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恰逢遊牧民族的盜賊攻打這座城池。朋友對巨伯說:“我現在快死了,你趕快離開吧。”巨伯說:“我遠道來看你,你讓我離開,這是敗壞‘義’而自求活命,哪裡是我荀巨伯乾的事!”

    賊兵闖進來,對巨伯說:“大軍一到,全城人都逃避一空,你是什麼樣的男子,竟敢獨自留下來?”巨伯說:“朋友有重病,我不忍心丟下他(獨自逃跑),寧願用我的身軀替代朋友的性命。”

    盜賊們相互商量後說:“我們這些不義的人,闖進了有‘義’的國土!”便率軍撤回。全城人的生命財產得到了保全。

     

    讀後感:

    關於荀巨伯,只知道他是東漢桓帝穎川(今屬河南)人,生平不詳。

     

    這個故事不長,但卻讓人的感慨萬端。

    在危難來臨之時,朋友勸荀巨伯離開,但他沒有捨棄病重的朋友而自己逃命。不僅如此,他還跟盜賊講條件,要求用自己的命來換取朋友的生命。

    幸好,這群盜賊並不是喪心病狂、不講道理的賊。這些賊看到荀巨伯如此義薄雲天,他們良心發現,自責自己是“無義之人,入有義之國”。他們不僅僅放過了荀巨伯與朋友,同時也放過了全城沒來得及逃走的人以及人們的財產。

    荀巨伯用他的義舉,為全城人保全了生命及財物。相信,全城的人一定也會感激荀巨伯的義舉。

    當然,盜賊們能夠及時收手,也可以說是“知過能改”,是一群“義賊”吧。

     

    關於烘托了什麼?

        我想,提這個問題的人是沒有弄清楚“烘托”一詞的意義。對於“烘托”,是這樣解釋的:

     

    1、指陪襯,使明顯突出;中國畫技法名;文學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即透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

    2、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點染輪廓外部,使事物鮮明突出。

    3、寫作方法:烘托景等事物來突出某種事物。

     

    作者寫這個故事,並將之歸為“德行”篇,本意顯然是要表現荀巨伯的德行高尚,表達他對朋友的“義”。

    如果硬要說烘托了什麼,那麼我們可以展開聯想:這群胡賊為什麼要來這個城搶掠?

    胡賊,應該是指北方遊牧民族的人。我們知道,他們生活環境比較艱苦,加之科技落後,許多生產生活物資都比較匱乏,所以他們經常到相對富庶的漢人地區來搶。

    但是,這夥燒殺搶掠的賊,為荀巨伯的道德行為所感化、折服,他們及時認識到了自己“不義”並及時改過,放過了一城百姓及財產,這可是胡賊已經到手的財物啊。

    要說烘托了什麼,那就是,這群胡賊的行為,已經從“不義”轉變為“義”了,他們完成了一次昇華。說他們也是一群“真漢子”,也不為過。

     

     

    關於《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由南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

    《世說新語》對後世一些作家有著很深的影響。其中的一些故事也廣為流傳。有些章節還被選入了初中語文課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乳鴿在家怎麼製作?可以用平常的鴿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