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木清華

    郭孝恪是許州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唐初大將,但算不上名將。比起秦瓊,程咬金,羅成等將軍那是差遠了。郭孝恪早年率眾歸附瓦崗,與徐世勣同守黎陽,後隨其降唐,封宋州刺史,陽翟郡公。李世民東征洛陽時,採納郭孝恪“固守虎牢,軍臨汜水,隨機應變”的建議,取得虎牢之戰的勝利,因此遷任上柱國。後歷任貝趙江涇四州刺史,又入朝為左驍衛將軍。

    貞觀十六年(642年),郭孝恪出任涼州都督,安西都護,西州刺史。貞觀十八年(644年),擔任西州道行軍總管,擒獲叛歸突厥的焉耆王。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擔任昆丘道副大總管,進討龜茲。在留守龜茲國都時,由於沒有防備,遭到國相那利的襲擊,中流矢而死。

    敦孝恪一生表現的並非十分優秀,他未從軍前在家好吃懶做,並且經常言不由衷,就連他自己的父親都很討厭他這樣的性格,說他是一個無賴,巴不得離他離得遠遠的。有野史記載,郭孝恪好女色,在自己府中舉辦宴會就像大型招妓活動一般,張燈結綵大擺酒肉之夜,受到當時諸多大夫的不齒。這還不夠,他曾經強搶過良家婦女,強迫別人做他的小妾。用完之後就棄之如履,連一個名分都不給,真是無恥之極!

    郭孝恪在帶領將士方面雖然有才華,但最後還是在一場戰爭中敗給了對手。戰敗的原因就在於此人不細心,自大無比,在戰場上絲毫沒有防備,就被對手給偷襲了。郭孝恪因為粗心大意而把自的軍隊帶上了負面道路,還搭上了自己的小命。後來唐太宗李世民還評價過他的死,說郭孝恪戰敗而亡,全部都是他自己造成的。所以說,郭孝恪沒有揚名萬世,還是在於他自己啊!

    裴仁基,字德本,河東郡(今山西永濟)人。祖父裴伯鳳,是北周汾州刺史。父親裴定,官至上儀同。裴仁基年少時就很驍勇,善於騎馬射箭。開皇初年(581年),裴仁基擔任隋文帝楊堅的侍衛。開皇九年(589年),在隋朝消滅陳朝的戰役中,裴仁基衝鋒陷陣,因功被授任為儀同,賜綢彩一千段。後來裴仁基以儀同的身份兼任漢王楊諒王府的侍衛。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去世,他的次子隋煬帝楊廣繼位。隋文帝第五子漢王楊諒因不滿隋煬帝繼位,於是舉兵謀反。裴仁基苦苦勸諫楊諒不要謀反,楊諒大怒,把他關在牢裡。不久,楊諒謀反失敗,隋煬帝誇獎裴仁基,越級提拔他為護軍。

    隋末隋煬帝楊廣失勢,天下大亂。監軍御史蕭懷靜彈劾陷害裴仁基,裴仁基無奈之下被瓦崗軍李密所救,後投靠了李密,李密封他為上柱國,絳郡公。裴仁基後隨李密統率中軍進擊王世充直逼洛陽。但李密瓦崗軍大敗,裴仁基父子被王世充俘虜。雖然裴仁基被俘虜,但王世充對他們也不錯以禮相待,任命裴仁基為禮部尚書,裴行儼為左輔大將軍。裴行儼每有攻戰,都所向披靡,號稱“萬人敵”。儘管如此但父子倆的心卻依然在大隋。隨著楊廣被宇文化及殺後,王世充稱帝,裴仁基父子與舊隋尚書宇文儒童,尚食直長陳謙,秘書丞崔德本等數十人密議謀反。裴仁基令陳謙在給王世充進食時,拿匕首劫持王世充,令兒子裴行儼率兵在臺階下接應。等大局已定,就復立越王楊廣之子楊侗為帝並輔佐他。就在事變前,將軍張童仁得知他們謀劃,向王世充告發他們,導致策反失敗。王世充將裴仁基等人全部殺死,並滅了他們的三族。

    唐武德年間(618—626年),裴仁基因兒子裴行儼的功勳,被追贈為原州都督,賜諡號忠。這正是唐太宗李世民對裴仁基父子一生中只忠於大隋的認可。想必李世民也是認可欣賞二位忠勇之士的。裴仁基父子雖死猶榮,忠勇可嘉!而郭孝恪完全是自作自受,死得沒一點意義,沒一點價值。所以說隋末名將裴仁基比郭孝恪更厲害,裴仁基父子忠貞不屈的高貴品格和英雄氣節值得我們後人學習和敬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一些古代的工程能延續千年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