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經典MY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木質古建築群之一。中國古代的建築多以木材為主要材料,木質建築可以透過精美複雜的結構展現建築之美,故宮裡的建築就是中國古代使用木材建設宮殿的巔峰之作,但卻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一旦發生火災,頃刻間遍可能化為灰燼,故宮這座宮殿發生過四次嚴重的火災,下面我來詳細說一下。

    第一次火災:也是最令人心疼的一次,我覺得連朱棣都有可能心疼的落淚,這次火災發生在朱棣搬進紫禁城的第二年,永樂十九年(1421年),直接燒燬了前三殿。紫禁城剛剛建設完,可以想象前三殿當時是多麼的雄偉壯麗,可是朱棣還沒捂熱他的那把龍椅呢就給燒了,實在令人噓唏不已,這次大火後,一直到正統五年(1440年),也就是大約20年後才重建這前三殿。

    第二次大火: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再次發生大火,這次大火損毀更加嚴重,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燬,這次重建比較快,僅四年就重建完成。

    第三次大火: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又一次發生大火,焚燬前三殿、後三宮,這次復建工程直至天啟七年(1627年)方完工,歷時30餘年。

    第四次大火:這次大火是李自成放的火,這次也是紫禁城燒燬最為嚴重的一次,在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李自成的軍隊攻陷了北京城,滅亡了明朝,但李自成這個“皇帝”餃子沒吃夠呢就很快被清軍在山海關擊敗。這敗家玩意在向陝西撤退前下令焚燬紫禁城,這次大火燒的紫禁城僅剩下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其餘建築全部被毀。清朝重修紫禁城用時更長,直到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才建設完成,同時大約50年。如果清朝不是在北京定都,不是在原址上建設皇宮,那麼這座宮殿也就像未央宮、大明宮等宮殿一樣在歷史長河中消失了。

    如今故宮在防火方面做的非常完善,而且在較高的建築屋頂上也安放了避雷針,防止因雷電引發的火災。

  • 2 # HuiNanHistory

    先說說故宮火災的不完全資料統計:作為明清兩朝24位皇帝生活的皇宮,歷史上的故宮共發生過火災58起。其中,明代從永樂十九年(1421)遷都北京到崇禎末年,先後共發生過火災47起;清代從順治到宣統為止,先後共發生過火災11起。

    火災發生的原因非常複雜,有些是由於皇室尋歡作樂時疏於防範而導致走火,進而宮殿俱毀。例如,根據《萬曆野獲編》的記載,明正德九年(1514)正月十六日那天,明武宗朱厚照命人在宮中“依簷設毯幕”,並在其中貯存火藥,最終由於燃放煙火引發火災,使乾清宮、坤寧宮付之一炬,被燒成一片廢墟。

    除此以外,雷擊也是引發宮殿火災的重要誘因。根據歷史記載,明代的故宮至少經歷過14次雷擊火災。例如:永樂十九年(1421)四月庚子,雷擊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丙申雷擊大火,“奉天、華蓋、謹身三殿,文武二樓,午門、奉天門俱災”。等等。

    清代故宮的火災,相較於明朝而言,爆發的頻率有所降低,但是也有嚴重的受災記錄。例如,嘉慶二年(1797)十月乾清宮、交泰殿大火。火災的原因是人為疏漏:根據清宮慣例,燻殿火盆內未滅灼炭要即行埋滅並貯壇,存在炕洞內預備次日在用,但當時的太監圖省事,就把未熄滅的火盆放在穿堂楠木格旁,結果炭火復燃發生火災。這場火災使乾清宮、交泰殿全部燒燬,險些波及到坤寧宮。

    值得一提的是,現交泰殿明間的無為匾上雖然寫著“聖祖御書”,左下方卻標著“乾隆六十二年丁巳御筆恭摹”,這正是那場火災後復建的印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鴨腳樹和銀杏是否是同一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