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百川

    戰國末年,各自為戰。即使是官居要位的朝中大臣,也可能第二天就成了他國的丞相。我認為從現在的眼光看戰國末期能人志士在各國之間徘徊,並不是所謂的叛國,只是良禽擇木而棲罷了。因為,七雄爭霸雖然是國與國之間的戰鬥,但是,他們始終是在周王朝這個大環境下,他們只是情勢所迫作出更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若是將周王室拋開,戰國七雄各自為一體,自成國家的話。那麼,孟嘗君確實是背叛了齊國。

    “食君俸祿,為君分憂。”這是古人為官講究的原則。孟嘗君出身齊國,為齊國皇家貴族,長大後繼承父親田嬰的爵位,得薛地,被稱為薛公,任秦齊國丞相,做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甚至齊王對孟嘗君忌憚三分。

    齊湣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

    人怕出名豬怕壯!孟嘗君禮賢下士、廣交門客、賢明遠播。各國都想拉攏孟嘗君,其中以秦國為最。秦昭襄王曾借孟嘗君出使秦國的機會勸說孟嘗君任秦國丞相, 孟嘗君糊里糊塗答應了。後來,秦昭襄王出爾反爾,認為:“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又要處死孟嘗君,孟嘗君藉助雞鳴狗盜又逃回了齊國。雖然,孟嘗君最終沒有任秦國宰相,但是,其行為已經可以說背叛了齊國。

    之後,孟嘗君回到齊國後,又繼續任齊國丞相。我只能說齊王真的是“胸襟開闊”。一個已經對本國不忠的人還繼續任用,難道不是在國家放了一顆定時炸彈麼?

    於是穰侯言於秦昭王伐齊,而呂禮亡。

    後來,這顆炸彈終於爆炸了。秦國將領呂禮逃到齊國拜見齊王,被齊王任為齊相。呂禮這個人十分仇恨蘇代,想要迫害蘇代,而蘇代是孟嘗君手下的門客,為了自保,蘇代向孟嘗君遊說了一番,給孟嘗君分析了呂禮能任齊相的原因是齊王想要親近秦國,呂禮能從中搭線,孟嘗君若是放任不管就會在齊國失去地位。孟嘗君害怕了,就遊說穰侯,希望穰侯勸諫秦王攻打齊國,從而趕走呂禮,而自己可以讓齊國將戰敗的土地全部獻給秦國。因為呂禮與秦國周顯交好,若是秦、齊交好,他們二人的身份必定水漲船高,穰侯也不想看到秦國有人能壓自己一頭,就勸諫秦王攻打齊國,而秦王也同意了。

    身為齊華人,孟嘗君為了自保遊說秦國攻打齊國,孟嘗君有沒有叛國,應該一目瞭然了吧?

  • 2 # 桔梗的料

    孟嘗君是“戰國四君子”之一,但是因為他的叛國,被人恥笑辱罵對國不忠。公孫戍誇他:誠說君之義,慕君之廉也。荀子卻說他: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他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會引起大家的爭議呢。

    孟嘗君還有一個名字叫田文,是戰國時期齊國貴族。孟嘗君他雖然是齊華人,但是他有雄心,想有一番天地作為,所以為了成就自己,他選擇了放棄齊國。我認為,他已經叛國了。

    其一,齊國戰亂,齊國的人民都在戰亂中逃跑,但是孟嘗君卻想的不是逃跑,而是選擇一個能施展他才華的地方。所以,他投靠了秦國。這是舍大家保小家的心思。

    其二,從他的身份上來說,他在齊國地位是很高的,孟嘗君的父親是齊國宰相靖郭君田嬰,爺爺是齊威王。他非常受齊閔王的器重,他的政治能力和齊閔王是不相上下的,但是他卻為了一己私利,大量斂財,對自己的家族不忠,對齊國不忠。

    其三,戰國時期,名門望族都喜歡養門客。那我們從孟嘗君的門客來說。被人是養有學識有能力的,他卻養了很多三教九流,都是逃亡的罪人,因為這些人能為他所用。這個說不上他叛國,但是從這件事情上看,大概也能看出,他為的從來不是自己的國家,只為的是他自己。

    因為他的一生的所作所為,最終牽連自己的家族被滅門,悲哉悲哉。

  • 3 # 燕山永固

    孟嘗君是戰國四君子之首,以禮賢下士聞名天下,做齊國宰相多年。至於他到底背沒背叛齊國,我們來看一看《孟嘗君列傳》裡的記載。

    孟嘗君相齊,其舍人魏子為孟嘗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孟嘗君問之,對曰:“有賢者,竊假與之,以故不致入。”孟嘗君怒而退魏子。居數年,人或毀孟嘗君於齊湣王曰:“孟嘗君將為亂。”及田甲劫湣王,湣王意疑孟嘗君,孟嘗君乃奔。魏子所與粟賢者聞之,乃上書言孟嘗君不作亂,請以身為盟,遂自剄宮門以明孟嘗君。湣王乃驚,而蹤跡驗問,孟嘗君果無反謀,乃復召孟嘗君。孟嘗君因謝病,歸老於薛。湣王許之。

    其後,秦亡將呂禮相齊,欲困蘇代。代乃謂孟嘗君曰:“周最於齊,至厚也,而齊逐之,而聽親弗相呂禮者,欲取秦也。齊、秦合,則親弗與呂禮重矣。有用,齊、秦必輕君。君不如急北兵,趨趙以和秦、魏,收周最以厚行,且反齊王之信,又禁天下之變恪F胛耷兀則天下集齊,親弗必走,則齊王孰與為其國也!”於是孟嘗君從其計,而呂禮嫉害於孟嘗君。

    孟嘗君懼,乃遺秦相穰侯魏冉書曰:“吾聞秦欲以呂禮收齊,齊,天下之強國也,子必輕矣。齊、秦相取以臨三晉,呂禮必並相矣,是子通齊以重呂禮也。若齊免於天下之兵,其讎子必深矣。子不如勸秦王伐齊。齊破,吾請以所得封子。齊破,秦畏晉之強,秦必重子以取晉。晉國敝於齊而畏秦,晉必重子以取秦。是子破齊以為功,挾晉以為重;是子破齊定封,秦、晉交重子。若齊不破,呂禮複用,子必大窮。”於是穰侯言於秦昭王伐齊,而呂禮亡。

    後齊王滅宋,益驕,欲去孟嘗君。孟嘗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為相,西合於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齊襄王立,而孟嘗君中立於諸侯,無所屬。齊襄王新立,畏孟嘗君,與連和,復親薛公。文卒,諡為孟嘗君。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絕嗣無後也。

    看一下譯文咱們再總結,秦國的逃亡將領呂禮擔任齊國宰相,他要陷蘇代於困境。蘇代就對孟嘗君說:“周最對於齊王,是極為忠誠的,可是齊王把他驅逐了,而聽信親弗的意見讓呂禮做宰相,其原因就是打算聯合秦國。齊國、秦國聯合,那麼親弗與呂禮就會受到重用了。他們受到重用,齊國、秦國必定輕視您。您不如急速向北進軍,促使趙國與秦、魏講和,招回周最來顯示您的厚道,還可以挽回齊王的信用,又能防止因齊、楚聯合將造成各國關係的變化。齊國不去依傍秦國,那麼各諸侯都會靠攏齊國,親弗勢必出逃,這樣一來,除了您之外,齊王還能跟誰一起治理他的國家呢?”於是孟嘗君聽從了蘇代的計謀,因而呂禮嫉恨並要謀害孟嘗君。孟嘗君很害怕,就給秦國丞相穰侯魏冉寫了一封信說:“我聽說秦國打算讓呂禮來聯合齊國,齊國,是天下的強大國家,齊、秦聯合成功呂禮將要得勢,您必會被秦王輕視了。如果秦、齊相與結盟來對付韓、趙、魏三國,那麼呂禮必將為秦、齊兩國宰相了,這是您結交齊國反而使呂禮的地位顯重啊。再說,即使齊國免於諸侯國攻擊的兵禍,齊國還搖靂會深深地仇恨您。您不如勸說秦王攻打齊國。齊國被攻破,我會設法請求秦王把所得的齊國土地封給您。齊國被攻破,秦國會害怕魏國強大起來,秦王必定重用您去結交魏國。魏國敗於齊國又害怕秦國,它搖靂推重您以便結交秦國。這樣,您既能夠憑攻破齊國建立自己的功勞,挾持魏國提高的地位;又可以攻破齊國得到封邑,使秦、魏兩國同時敬重您。如果齊國不被攻破,呂禮再被任用,您搖靂陷於極端的困境中。”於是穰侯向秦昭王進言攻打齊國,呂禮便逃離了齊國。

    後來,齊湣王滅掉了宋國,愈加驕傲起來,打算除掉孟嘗君。孟嘗君很恐懼,就到了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同西邊的秦國、趙國聯合,幫助燕國攻打併戰敗了齊國。齊湣王逃到莒,後來就死在那裡。齊襄王即位,當時孟嘗君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地位,不從屬於哪個君王。齊襄王由於剛剛即位,畏懼孟嘗君,便與孟嘗君和好,與他親近起來。田文去世,諡號稱孟嘗君。田文的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隨即齊、魏兩國聯合共同滅掉了薛邑。孟嘗君絕嗣沒有後代。

    透過看孟嘗君列傳,我們可以看到,齊湣王在小人的蠱惑下越來越不喜歡孟嘗君,甚至要殺掉孟嘗君,孟嘗君在無奈之下只得跑到魏國,並被魏昭王任用為宰相,此時孟嘗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聯合秦國、趙國、燕國一起打敗了齊國,齊湣王也被迫逃亡到莒並死在那裡。從這裡可以看出,孟嘗君還是一度背叛了齊國的,聯合四國打敗了齊國並致使齊湣王客死他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昭陽如果沒有侮辱張儀,結果到底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