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品天下知性人生
-
2 # 經典守望者
歷史不能假設。據《史記》記載張儀在結束學習後曾經遊說楚國,在一次宴會中被楚國國相羞辱,險死還生。之後便與楚國結下了仇怨,來到秦國擔任國相後多次與楚國交惡。但即使楚國國相昭陽沒有羞辱張儀,張儀也不可能在楚國有所發展。
楚國是春秋時期唯一稱王的諸侯國,他所仰仗的就是國內的宗族勢力。在楚國內部的大族以昭、屈、景等族為最。而國家內部的重要官職也大多由王族或大族擔任。張儀是魏華人,僅僅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各國,其實各國對於這種說客的態度並不統一,很多是處於懷疑的態度。比如戰國時期的魏國就曾經接受過許多來自列國的人才,但是都沒有善用,比如秦武王繼位後,張儀就逃回了自己的母國魏國,但是最終沒有幫助魏國稱霸。所以,即使他沒有受到侮辱,他在楚國也不可能獲得發展的空間。
張儀雖然才高八斗,但是為人太過於戲謔孤傲,在社會風氣還相對封閉的楚國而言,這種人在社會中並不會受到擁戴。楚國尚巫,還保留很多原始時期的祭祀與文化習俗,所以風氣保守也可以理解。張儀面對這種這種情況,恐怕還是會選擇社會風氣較為開放的西戎國家秦國。
作為鬼谷子的高徒,張儀肯定是志向遠大,而且最重名節,肯定受不了昭陽誣陷偷竊的侮辱。
正是由於昭陽的刺激,使張儀不容於楚國,張儀才能沒有迅速獲得安逸生活,他才有自己的理想和大業要完成。張儀才能遊走於各國,最終發現了秦國的國力軍力強盛,自己能夠展露自己的理想,最終幫助秦國完成大業。
昭陽沒有侮辱張儀無非出現2種情況
1.張儀在楚國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
2.張儀幫助楚國遊說,結交更多盟友(壯大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