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米八的中胖子
-
2 # 農民水滸傳
人到中年應該分為男人到中年和女人到中年,焦慮嗎?應該都會焦慮,怎麼辦?坦然面對吧,生老病死這是自然規律不會因為你害怕或者焦慮都會躲得過去.
男人到中年感到焦慮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一事無成,或是年輕時的夢想沒有得到實現.很多事讓你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這才是最尷尬的.原本計劃好的事情因為很多原因會一拖再拖,因為你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而年輕人則不同,他沒有那麼多的負擔,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是年輕人因為閱歷和經驗欠缺也會而面對很多問題.其實現代社會不論年輕人和中年人都會感到焦慮.
女人到中年的焦慮大部分是因為容顏不在,擔心自己的愛人不再愛自己了.而且女人比男人更難.男人到了中年相當一部分人基本上是有所成就的.除非是混的特別差的人.但是女人不一樣,女人會失去更多的東西.女人更容易產生焦慮.
其實要排除焦慮,首先要解決經濟上的問題.不要受金錢的困擾.二來就是要學會自己調節自己,要看得開.既然有些東西我們躲不過去.不如坦然面對吧.杞人憂天沒有什麼意義,只會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
3 # 小毛海之藍
人到中年萬事休。到中年,知天命了,你焦慮什麼呢?我建議大家要思考,如何做好一個過度,兩個堅持,一個不爭。做好從事業型向家庭型的過度,為什麼叫過度而不叫轉變或轉型,就是因為事業最後最小的目標是齊家,明白他是一個人生過程,只是階段不同。堅持學習,不要放棄自己,知識的意義最真實的表現在於,它不斷的告訴你生命的價值在那裡,用生命的短暫去換取無盡的感悟,從而去加深加寬你小小生命的體量,這就是樂處,這就是所謂意義。堅持運動不放棄自己對年輕心態的追逐。最後就是要理解不爭其實是最有智慧的堅守,最有理性的放過,你生命就比別人多一份難得的寧靜。圍繞這三個方向去想辦法解開你焦慮的圍,找到你焦慮的點。開啟的鑰匙自在你三個方向的努力之中。
上有老下有小,自己的身體還常常報警。其實有這樣問題的人,大慨率是因為你人生的起步階段,事業奮鬥階段太過投入而對中年階段的透支,不用著急和煩躁,用你前半輩子奮鬥的經驗加上你進入中年後三個方向的不斷努力和修行,用心處理即可。老小和身體一樣也是你生命的延續,意義的昇華。
-
4 # 是阿川呀
送你一段話:
《我們最深的恐懼》(瑪麗安娜·威廉森)
Our deepest fear is not that we are inadequate
我們最深的恐懼,並非是我們無能為力;
Our deepest fear is that we are powerful beyond measure。
我們最深的恐懼,是我們不可估量的能力;
It is our light,not our darkness that most frightens us。
是我們內心的光明,而非黑暗,使我們驚恐不已。
We ask ourselves,
我們捫心自問
Who am i to be brilliant, gorgeous,talented and fabulous?
我是可以聰明,美貌,才華橫溢,出類拔萃嗎?
Actually who are we not to be?
難道我們不可以成為這樣的人嗎?
You are a child of god
你是神的孩子。
Your playing small doesn’t serve the world.
你萎縮自己,掩蓋自己的光芒,並不會點亮這個世界
There is nothing enlightened about shrinking so that other people won’t feel insecure around you.
縮小自己在狹窄的世界裡,為了消除周圍的人感到不安,並無裨益。
We are all meant to shine as children do.
我們本應該光芒四射,象孩子們一樣,照亮世界。
We were born to make manifest the glory of god that is within us.
我們生來就是為了呈現內在已有的神的榮耀。
It’s not just in some of us; it’s in everyone.
這種榮耀的光芒不只在一些人身上;它在每個人身上。
And when we let our own light shine,
當我們讓自己發出光芒,
We unconsciously give other people permission to do the same.
我們不知不覺中也允許他人去閃耀他們的光芒。
As we are liberated from our own fear
當我們將自己從恐懼中解放
Our presence automatically liberates others
我們的存在無形中也解放了他人。
-
5 # 豫見拾柒
一、不要讓自己太過忙碌於事業,應在空暇時間多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讓生活充實起來,勞逸結合。許多中年上班族常常會恐懼歲月轉瞬即逝,可自己卻還沒做出讓自己滿意的成績,於是便拼了命地工作,卻反而越來越覺得焦慮。因此建議平時不要太忙於工作,可以參加一些自己曾嚮往的運動或興趣俱樂部,充實生活並讓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樣的話焦慮感也會漸漸消散。
二、保持良好的心態及遇事態度,在察覺到自己有負面情緒時,可以通過自我安慰的方式調整心態。大部分導致中年人士負面情緒形成的多是受環境、家庭、事業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建議在自己產生負面情緒時,可以給自己點心理暗示或安慰,例如對自己說“他或許沒有惡意。”“我沒必要和他攀比這些。”嘗試信任他人、不將自己與他人作比較、多知足,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便可緩解焦慮感。
三、多接觸樂觀且積極向上的人,努力去融入樂觀群體,並與看事消極的人保持距離。如果你發現自己看人看事的態度都很消極、時常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因此產生焦慮感,那麼建議你多與為人處事積極、態度樂觀向上的人接觸溝通,時間長了多少也會受到他們的影響、心態變得樂觀開朗一些,不過相對也要與處事態度消極的人保持一定距離,避免受到負面影響、加重焦慮感。
-
6 # 蓮城濤濤
不知是誰戲謔調侃道:“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
這句話道出了中年人的無奈和心酸,眾所周知,枸杞是養生保健作用的補品,人一到中年不僅身體各方面機能下降,還伴隨著焦慮等生活壓力,可以說是身心疲憊。
人到中年,白衣飄飄的青春已向我們告別,白髮蒼蒼的老年正向我們招手,在進退兩難之間,心累的感覺頻頻來襲。
人生,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年輕的時候許多未完成的夢想,可能就此擱淺,畢竟這個年紀,時間精力有限,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負擔也是最重的時候,多少有些力不從心。
人到中年,拼搏的動力早已消耗殆盡,剩下的只是求穩,並不是不思進取,而是背上的包袱實在太重,既要照顧好家庭,又要拼事業,二者無法兼顧。
人到中年,家是最大的牽掛,一邊要忙著盡孝,一邊還要撫育子女成才,肩上抗的是沉甸甸的家庭重擔,腳下還得看路,否則一不留神,就會誤入歧途,或者被裁員裁掉,事業受阻。
人到中年,都是被迫成熟,不得已滄桑,表面上看起來平靜如水,實際上內心異常焦躁,情緒波動很大,心中滿滿的中年危機感,一方面,面臨升職加薪的考驗;另一方面,渴望家庭和睦。
我們無法像年少時那樣,單槍匹馬,無憂無慮地去追夢,也無法像老年人那樣,跳著廣場舞,下著象棋,安閒自在的享福。我們拼命工作,只願自己受苦,全家安樂。
人到中年,還會受到美色或金錢的誘惑,比如朋友聚會,或同學會,一不小心掉進別人設定的陷阱裡,沒有人會來拉你一把,相反還會指責你,甚至上去踩你幾腳,嘲笑你沒出息。
只有中年人才會懂,有一種心累,叫做人到中年。只有中年人才會明白,什麼叫做,心有餘而力不足。
人到中年,前有埋伏,後有追兵,處於中間的我們,比上,資歷不足,謀略不高;比下,精力有限,創新不夠,隨時會被後來者居上,亦或被前面的人拋棄,有種朝不保夕的慌亂。
人到中年,總是在撕扯中前行,撕扯我們的,一邊是入世的成功,一邊是出世的嚮往。
有人說:“最慫不過中年人”。即便在職場上再受欺負,也不會生氣,比如被領導穿小鞋,或者公司等著你犯錯好裁員,也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敢拍桌子瞪眼說一句“老子不幹了”,畢竟要養家餬口,不能斷炊。
人到中年,即使你再才華橫溢,也難再有遠大抱負,除非你已經積累到了一定的財富和資源,不愁吃穿,還可以單槍匹馬再搏一搏,否則只能老老實實,穩中求進。
人到中年,友情,愛情,還有親情,都疲於應對,很難兼顧。親朋好友相聚,也只是成功人士炫耀的大會,普通人插不上話。夫妻之間的那點愛情,恐怕早已消耗殆盡,只剩下半點親情。
人到中年,身在江湖,卻不由己。身在江湖中,但不是江湖人。
人到中年,心有所累,盡力而為,不必抱怨,踏實奮進,早晚會有一片新天地。人到中年即便成績輝煌,卻又無法和家人、朋友快樂共處而焦慮。
關心則亂,當我們焦慮時我們在焦慮什麼?
10個祕籍讓您知道焦慮了應該怎麼做?
第一,
我們不要成為情緒的奴隸,讓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家庭等,我們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也就是要讓自己開始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
第二,
我們要善待我們情緒,畢竟情緒有他的警示作用。
多參加集體活動,如郊遊、植樹、講座、大學生社團活動等。
第三,
深呼吸訓練方法特點是見效快,在緊張焦慮時.只要進行深呼吸幾次,就可以起到減壓放鬆的作用。
每一次吸氣,全身都注入了更多的能量……
第四,
我們站在客觀的角度,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我們才可以接受或接納自己的不同。
我們要讓自己健康的心靈成長,若是經常貼不好標籤,自己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第五,
我們要學會享受創造你所希望的生活。
焦慮是人面臨應激狀態下的一種正常反應,要以平常心對待,順其自然,接納自己,接納現實,不抱怨,在煩惱和痛苦中尋求戰勝自我的方法。
第六,
我們要避免被自己帶入惡性迴圈,學會轉移注意力。
自己在發脾氣的時候,他的脾氣根源就是來自於以前對於自己的過度所謂的“好”。
第七,
很多時候,我們焦慮是因為太過於自以為是了。
多聽聽過來人的意見。
第八,
我們的目標與夢想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朝著方向前進就可以減少焦慮。
把焦慮當成一種前進的動力。
第九,
我們要在內心深處不斷自我催眠暗示自己有的不好事情都會過去。
勇敢找到真實強大的自己內心。
第十,
若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去醫院心理科開抗焦慮藥物,或者找專業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諮詢輔導。
積極與專業人士一起面對,一定可以化解問題。
焦慮不可怕。
我們的消極情緒一定能慢慢在心理輔導下化解。
我們一定要有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勇氣和實際行動了。
-
7 # 陸丹顏究所
人在中年感覺焦慮主要是對未來的不確定因素有恐懼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還沒有長大,父母已老去,自己成了家庭的頂樑柱,但是又感覺自己的精力每況愈下,很多行業也不適合自己重新開始,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很多中年人會覺得危機四伏!所以人要從初中開始進行職業方向的設計和規劃,初中是各項學業加碼的時期,如果提前規劃今後的發展方向,那麼學習基礎知識的時候就會有方向,有目標,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會為未來做更多累積,大學畢業就要進行家庭層面的規劃,很多人戀愛結婚隨波逐流,沒有提前規劃,運氣好順利找到能夠相伴終生的人,運氣不好折騰上十年誤人誤己,人生最應該積攢人脈經驗的時期被不成熟的感情所消耗,如果提前規劃一下,就會去定位一加一大於二的婚姻生活,進入婚姻後,夫妻兩個人就要提前規劃40歲以後是否能夠不靠打工或者勞動賺錢了,那麼實現財務自由就很重要了。40以後,如果能夠財務自由,不工作的情況下能夠有收入,那麼老人孩子自己都能夠付出時間陪伴,不至於忙碌的工作之餘還要考慮家人,這樣很多人就會身心疲憊,煩躁抑鬱心累就會纏上中年人。進入四十歲以後,人生可以進入一個嶄新的自我成長領域,人在這個年齡更會思考和反省,知道自己要什麼,年輕的時候懵懵懂懂看不清的地方,這個時候耳聰目明,如果能夠追尋本心去發展自己,我相信可以脫胎換骨。所以人的一生都要提前規劃,這樣對人生才會有掌控感。
-
8 # 君寄情6787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到中年,家中老人漸漸老去需要照顧與贍養,膝下孩子已經長大成家立業需要關心,自己的事業正在關鍵時候也需要打理,而自己的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需要擔心,焦慮就這樣產生了!那一旦感到焦慮了,怎麼辦呢?
首先要坦然接受。中年人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責任最大,負擔最重,面對家中老人、孩子及自己的事業,你跑不掉,也躲不掉,那就欣然接受吧。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要勇敢而自信地接受一切挑戰,在把家裡的大小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的基礎上,同時兼顧好自己的工作。養家餬口需要鈔票,賺錢、賺更多錢是中年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有一則資料說明在中國年收入在50萬以上的中產家庭,其實幸福指數最高。所以,我不贊同那些只拼命工作而不顧家的人,也同樣反對那些被家庭牽著鼻子走而影響到自己事業的人。
其次要學會放鬆。同時兼顧事業和家庭的中年人產生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壓力山大,感覺很累,時間和精力都不夠用。這種情況下,學會自我調節與放鬆很有必要。現實中各種頭疼事早已存在,就不要再人為地自己堵添。所謂“舉杯消愁愁更愁”,就是飲酒也要飲得暢快。生活中放鬆的方式有許多,跑步,打球,唱歌,傾訴,按摩,養寵物,逗小孩玩,看勵志書籍,甚至逛街購物都能減緩壓力,釋放心情,時間是擠出來的,只要有心為之。
最後,希望我們所有中年人都能努力克服生活中的沮喪和焦慮,做生活的主人和強者!
-
9 # 喆媽加油
好吧,其實我也不太願意承認。有時我甚至還會刻意模糊自己的年齡,以沒事裝個嫩什麼的,來葆有一些年輕人的特權。但是在對於生活日漸深濃的焦慮上,這一點我絕對感同身受。環顧周遭,看著幾乎所有的同齡人都在忙著打拼事業、晉升職位,當然還有就是生二胎。作為一個即沒有升職希望、又不想生二胎的職業女性,為了證明一些自我價值,我開始試圖嘗試用手機拍攝,記錄我生活的每一天。
但很快,隨之而來的新的焦慮又來了。你以為自己每天處理完工作與家務後,晚上十點還坐在這裡加班學習剪輯就很勤快?哈,錯了,在這個圈子裡,比你有天賦的人、比你更努力的人一抓一大把。當我還在以龜速摸索的時候,別人就已經達到頂峰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只是更焦慮了而己。
事實證明,好像我怎麼追,都是那個跑在時間最後面的人。這種焦慮感我在身邊的許多朋友身上也感受過。Z一天工作12個小時還在嫌棄自己不夠努力;H總是容易失眠,覺得跟別人比起來簡直一事無成;還有三十幾歲己經滿頭白髮的A,每天都在為如何教育孩子焦慮不己----好像不知道從哪天開始,這種如影隨形的緊迫感和焦慮感就己經在我們這批80後的生活圈中無處不在了。無時不刻地,總有一些事物在提醒著你己經人到中年,時日無多,如果再不去做些什麼,一不留神就會被生活淘汰出局、永遠沒機會翻身了。
那麼,面對中年生活中如此種種的焦慮和不安,到底又該如何自處?曾經看到白巖鬆在接受採訪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覺得一箇中年人最重要的一點,是你能不能跨過不會閒不敢閒的那種焦慮。當時只覺得這就是一段裝逼的話嘛,標準的知識分子站著說話不腰疼,誰有錢有閒還不會享受啊。等到現在自己踏上中年這趟旅程,回過頭再思考,才開始體會到其中深意。往往是這樣,當青春揮手遠去,人生的目標向現實靠攏,對物質慾望的追逐代替虛無的精神追求,我們開始買房、買車、買保險,努力打造一切能夠讓自己看來安全體面的外在環境,幾乎很難也不敢讓自己稍做停留,更遑論是去關注或是傾聽內心的真實需求了。可是事實上,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詩與遠方也一直都在。只是世事太過喧囂,慾望太過紛擾,習慣了長久以來做任何事都要抱著明確目的你我,己經不懂得如何再用一顆詩意的心去仰望星空、享受美好罷了。在一篇報導裡看關於劉濤的採訪。她在丈夫王珂生意破產、患上抑鬱症之後,為了幫助王珂脫離對藥物的依賴,毅然決定放下身邊的一切,懷著身孕陪著他去看世界,麗江的雪山、三亞的大海、壩上的草原。在歐洲,她每天陪王珂只做一件事情:沒有任何目的開車。沒日沒夜地開,從法蘭克福開到威尼斯,威尼斯開到羅馬,再從羅馬開到摩納哥,到了巴黎又開往瑞士---終於,在瑞士的一個小村裡,當劉濤看著導航準備啟程去下一站的時候,王珂忽然對她說:“老婆,謝謝你陪著我,我們回家吧,我好了,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能闖過去。”現在的王珂不再開著勞斯萊斯滿街嘚瑟找烤串了,也不再穿著DC正裝人模狗樣的混拍賣晚宴。他學著每天起早睡好,經營自己的“小本買賣”,白天帶著兩個孩子出遊,晚上接老婆回家。告別原來的富貴生活,他與劉濤反而領會到了平淡的可貴與美好。
事實證明,人並不需要得到一切才能感到幸福。面對紛至踏來的慾望,能邁開腳步去勇敢追逐固然重要,懂得捨棄自己沒有能力擁有的那一部分,何嘗不是大智慧?
-
10 # 拍客睿媽
中年焦慮是中年人的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的心理和生理表現。焦慮症的症狀發生表現為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一般表現為內心惶恐不安和全身性功能紊亂。
中年焦慮症發生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兩類表現:
第一類是心理症狀主要表現是恐懼、不安、擔憂。一些是心理上產生莫名的緊張不安沒有任何原因,另一些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產生的內心不踏實、不安定的情況惶惶不可終日。
第二類是生理症狀主要表現為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它可涉及全身的系統。比如頭疼、頭暈、頭脹、頭蒙、心慌、心悸、胸悶等迴圈系統的症狀,甚至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尿急、尿頻、腹瀉、排便不暢等消化系統的症狀,還可能會出現面板的潮熱、出汗、毛孔收縮、肌肉不適等症狀,這些都是焦慮症的症狀表現。
中年人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也是家裡的頂樑柱,可是卻有越來越多的中年人患上了焦慮症,這是為什麼呢?
1.不想長大的中年人越來越多。
從心理看,發育不充分,早年遺留的一些情結,在中年被啟用,引發中年人得了焦慮症,這樣的情況的確很多。
中年人,按早年條件來看,大部分都吃了苦,沒有好的早年,可心理的創傷並沒有通過個人學習,覺悟來修復,來成長,來完善。
一旦到了中年,壓力太大,就容易患上焦慮症。
2.多數從身體上出現症狀。
這也是身體作為一個應急出口,小時候就善於壓抑自己,不舒服的情緒都壓抑住了,都從身體上表現出來。
到了中年,性格依然保守,沒開啟,壓力大了,先出現身體不舒服,但到醫院查體,不是病,可症狀又在,很多人就患上了疑病性的焦慮症。
天天擔心身體健康,每天都害怕,然後心慌不安,失眠氣短,各類身體體會都有。越有越害怕,導致惡性迴圈。
還有的出現急性焦慮症,驚恐發作,一下子出現嚴重的身體症狀,瀕死感,拉到醫院,沒事,但留下陰影了,從此焦慮不安。
還有的無緣無故的擔心害怕,變得脆弱,年輕的時候還挺好,到了中年反而越來越脆弱。年輕的時候還操心,獨當一面,家裡家外都很獨立,可到了中年,一下子像孩子一樣,脆弱了,害怕了,焦慮了,這類情況也多見。
3.綜合以上,中年人這些焦慮症都有以下的表現:
(1)、自戀:缺乏被愛,想愛自己,想休息,想通過得病來緩解壓力,來得到家人的關注。得病可以獲益,有好處。
(2)、壓力大,逃避: 不能面對現實壓力了,用逃避來解決。胡思亂想來緩解壓力。
(3)、保守:思維沒跟上時代,在保守裡不能適應社會,而要求還高,完美,這種心理失調下也會出現焦慮症。
(4)、過度疲勞:不會休息,長年累月壓力大,也會得焦慮症。
(5)、性格上過度敏感;年輕的時候因為要奮鬥事業,沒時間多想,中年人了,閒著了,有空了,想多了,敏感了,就得焦慮症了。
對於焦慮症的治療,嚴重的吃藥,輕度可以通過心理輔導好轉,加油!
回覆列表
人到中年?現在35歲已經算是中年了,那麼我們看到過很多文章都會寫30或者35歲,甚至是40歲,很煩很焦慮,會怎麼辦?我本人現在也30好幾了。感覺現在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上有老下有小,已經不只是單單焦慮這麼簡單啦。
每天睡覺醒來,眼睛睜開開始,就有莫大的壓力。普通的上班工資很難去解決日常的一些開銷,更別說遇到急用錢的時候,急的頭髮都快掉完了。不過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會遇到,所以在現在社會這放一個普遍的一個現象。
第一:如果是收支不平衡的狀況。需要靜下心來考慮一下自己現在的工作。是不是適合自己,或者說是不是還可以更上一層樓。
別說現在職場35歲是一個門檻。其實到了這個年紀,還是有很多發展的機會。比如我們都知道華為董事長創立人任正非先生,是在43歲才創立華為公司的。我們可以適當梳理一下人際關係。發揮自己的優勢找到新的突破口。
第三,學會適當的放鬆自己。人如果每時每刻都處於一種緊繃的狀態。那麼不僅僅是身體,心裡邊也會垮掉。學會放鬆、學會暫時性的放下壓力。讓心情舒緩。然後再去迎接緊張的工作或者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你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