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嶽掩赤城

    謹慎起見留一手備份,F-35的AR增強飛行頭盔現在問題很大

    可能是當年六七十年代一系列大躍進、放衛星最終專案失敗所造成的陰影,我軍對於裝備發展一直是採取非常小心加謹慎的態度。始終堅持“小步快跑”的發展策略,寧可小批量生產試用,經過充分檢驗和驗證之後,再大批量生產。這種策略在過去四十年軍工發展中已經證明非常成功和有效,而反面例子則可以參考印度。

    更何況我軍裝備基本上完全自產,後續技術成熟後,進行改進新增也是相當方便。比如殲-10A的六個批次、B/C的四個批次,以及殲-11B的六個批次,功能都有增減,裝置都有改進。如果頭盔顯示可以整合HUD功能,那麼下個批次直接拿掉HUD平顯,也非常方便。

    F-35是目前世界上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拆掉HUD平顯的戰鬥機。平視顯示器是通過投影裝置,將一些飛行資料、圖示投射到飛行員視線前的顯示玻璃上,與飛行員視線重合,讓飛行員無需轉換視線就可以直觀的獲取重要飛行資料資訊。F-35拆除這一裝置,將其功能整合進AR增強頭盔裡,相關資料資訊直接投影在飛行員頭盔的面罩前。

    但是這一功能目前並不理想,存在相當大的問題。目前最新訊息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剛領了3.5億美金,負責研發第三代飛行員頭盔。這才8年時間,之前兩代飛行員頭盔已經被判失敗,需要再次研發新頭盔,可見風險還是非常大,更何況之前研發企業還是羅克韋爾和BAE系統這樣的知名軍工企業。

    之前F-35的AR增強頭盔主要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過大過重,其中第二代頭盔進行減重輕量化後,全套重量已經控制在2.8公斤之內,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但是飛行員還是受不了,因為飛行員在進行激烈空戰時,要做高過載機動,一般允許過載可以達到9G。這個時候頭上的飛行員頭盔重量就不是2.8公斤,而是有可能為25公斤。並且這個頭盔體積還比較大,飛行員進行轉身和俯身觀察時不方便,容易與座艙玻璃擦碰。

    第二個問題是延遲性問題。F-35的AR增強頭盔功能非常強。他可以將機身周圍的虛擬影象投影在頭盔上,飛行員可以看到被機身遮擋的目標。但這套影象合成系統有個很大問題,那就是延遲,影象以及相關資料都需要機載計算機進行處理,這個處理需要時間,大約要0.2-0.5秒。這相當於你帶著200-500的PING延遲跟人家玩對戰遊戲,體驗會非常不好,所以很多飛行員乾脆會關閉這一功能,直接用普通透明目鏡來進行空戰演練,這樣的結果很難讓人滿意。

    所以綜合來看,取消HUD,完全用AR增強頭盔,風險極大,技術難度極大。我們在技術上無法與美國相比,比如F-35的飛行員頭盔使用的影象處理晶片還是Nvidia製作的,我們的影象晶片可沒這樣的技術水平。美國尚且磕磕碰碰,遇到一大堆問題,我們沒必要冒險,還是謹慎為好。

  • 2 # 論道今朝

    這個問題的道理非常簡單,就像現在的無人駕駛汽車一樣,為什麼還需要駕駛員坐在駕駛室呢?每一種新科技的應用都需要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在新技術沒有完全100%成熟的前提下,中國軍隊是不會輕易更新換代的,這是中國軍事裝備更新換代的優良傳統!美國軍事裝備更新換代的失誤就是中國軍隊裝備思想的良師益友,避免了走歪路;也養成了中國軍事裝備更新換代講究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兩種技術結合使用就是最安全的保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吳三桂到底擁有多少軍隊,控制西南,為何能威脅康熙皇帝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