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吳講數學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古人的讀書學習有兩個含義:一是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古時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儒家思想的經典,如四書五經,還有歷史、地理,數學和英語這類的也應該有,只是不做為應考之列。 二是最重要的學習,就是學習社會知識,這點就是古時的“遊學”,劉備年輕的時候就去遊學,認識了盧植、公孫瓚等老師朋友,這種遊學是學習社會現實,和現在的中小學生“遊學”完全不同,現在的遊學是有組織性的旅遊,而古時則是“窮遊”,甚至還有乞討的情況發生。現在的同學們肯定是沒辦法進行古代的“遊學”,這也是社會的現實情況,孩子們生活太優越了。

    古人的讀書學習還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改變自己的命運,有著一些遠大的理想,如“學而優則仕”、“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些理想是現代孩子們最缺少的,現在的讀書學習是為了進個好學校、找份好工作,取個好媳婦或是嫁個有錢人,那麼這點相比,今日的學習格局是遠遠不如古人了。

    因此,不管是古代還是今天,讀書學習都是重要的事,做有理想、有信念、有行動、有全面的學習,才是真正的讀書學習的正道。(2019.11.8 公益教育(志願服務教育)發起人孔老師寫)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2 # 炳燈燈

    古人和現在的人讀書學習不同之處還是很多的。

    學習內容不同

    古代人學習主要以儒家經典為主,這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候就開始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儒家經典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到明代八股文達到了巔峰。

    武則天在隋朝創制的科舉制度的基礎上增加了“武舉”,就是可以憑武參加“高考”,習武也是有些人的學習內容。

    現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應試教育的壓力依然很大),學習的內容就比古代人多很多,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化學生物地理是知識性的,還有足球、畫畫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實際上,現在的孩子比以前學得多多了。

    學習目的不同

    古人學習,大體上只有一個目的——“當官”。“學而優則仕”是讀書人的觀點,也是統治者們的思想。只要考中進士,基本上都會有官做。讀書人出路比較少。很多讀書人也知道,學習是他們唯一的機會,特別是家境貧寒的那些。

    在現在學習、生活極大豐富的情況下,讀書之後可以有很多選擇,可以去做官,可以深耕某一領域成為某一領域的高手,可以成為學者,等等。

    學習方式不同

    古代人學習的方式大多是以私塾教學和自己苦讀為主(也有官學,但是畢竟能進官學的是少數),請不起私塾的,只能自己苦讀,所以留下來許多故事,比如鑿壁偷光、懸樑刺股、囊螢映雪等。

    遊學這種方式也有,但是極少。遊學的讀書人多生自富貴之家,比如家裡本來就屬於士大夫階層。遊學的目的是增加見識,拓寬視野,或者像東晉時期,門閥制度嚴苛,很多讀書人知道自己再怎麼讀書,也成不了官員,只能到山水之間去尋找慰藉了。所以說,平民百姓家的讀書人(佔主體)並不會去遊學,他們沒有那麼多錢,做官是他們唯一離開家鄉的出路,沒有了這條出路才去遊學。

    當然,也有習武的方式,也少一些。

    現代人學習方式就多了。課堂內的比如課堂展示(ppt等)、手工、遊戲、實驗、運動等。課堂外的比如春遊秋遊、觀察自然等等。

    綜前所說,古代人和現代人的學習不一樣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我傾向於現代人學習方法更好,畢竟歷史在往前走,一切都早已今非昔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在哪些情況下會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