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小說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那麼現實中曉霞和何秀蓮的原型是不是路遙的妻子?孫少平和孫少安的原型又是誰?為什麼路遙給兩位代表的女性安排的這種結局?

7
回覆列表
  • 1 # 襤褸的靈魂

    田曉霞,和孫少平的戀愛,根本上,就不符合,生活的邏輯,而路遙是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的文學大師,他不可能,再往下,胡編亂造。所以,田曉霞必須死,要不,沒法子,再寫下去,有一點牽強附會,純屬於敗筆。為什麼不讓他們成為,好朋友,閨蜜,甚至於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紅顏知己,為什麼非要他們硬著頭皮,談戀愛的啊?我不是說,孫少平,不優秀。

    孫少安,連一個村長的女兒,都不敢接受,痛苦不堪了一輩子。

    我不明白,路遙在哥哥的戀愛問題上,這麼清醒,這麼的尊重生活。為什麼,卻讓孫少平愛上,田曉霞。

    一個省委書記(孫少安和平的妹妹,和省委書記的兒子,搞物件,都不太正常),和地委書記的女兒,怎麼可能,和一個窮酸苦逼的農民男人(別噴。我是就事論事,沒有看不起農民的意思的啊。)搞物件。在現實生活中,和中了500萬的彩票差不多,有沒有,真的有,但是一定不會是你。屬於個案。就像是粉絲們最後都想嫁給,成龍和劉德華一樣的道理。

    孫少安的媳婦,不應該死。也沒有什麼必要。

    文學要給別人以希望。

  • 2 # 普通女孩的日常

    我的語文老師說過,文學,源於痛苦,痛苦才能成就文學,只有在痛苦裡人們才能痛定思痛,才能有所思,有所悟。

    平凡的世界的創作,自然是以我們生活的世界為素材,生活裡的痛苦,才是這個世界裡最最真實的部分,這個世界對映到作者眼中,作者經過深思,整合,成了作品。

    路遙先生為了把真實的世界呈現在我們眼前,創造了兩份不可多得的美好,一個是勤勞善良,溫柔純樸的賀秀蓮,一個是冰雪聰明,氣質出眾的田曉霞。

    她們的出現,讓兩位主角沉浸在人生的幸福與美好當中,秀蓮是少安心靈的港灣,曉霞是少平精神的慰藉。有她們在的世界似乎永遠都是盛開著蓮花,永遠有美麗的雲霞。

    但是真實的世界並非如此,為了表達真實,路遙先生又親手毀掉了這兩份美好,讓主角和讀者體會真實的人生。一個真實的人生,只有短暫的美好,和永恆的悲劇。

    就像在作品《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生起起落落,最終兜兜轉轉似乎回到了原點,人生的道路,一直在矛盾中前進著,它不可能一帆風順。

    痛苦,會讓讀者思考,也許,這是文學的初衷。

  • 3 # 安其遠兮1

    《平凡的世界》中兩個不平凡的女性,曉霞和秀蓮,曉霞能衝破世俗的觀念,勇敢的追求她的幸福,同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的愛情,但她們都是生活現實生活中的人,不可能超凡脫俗,假如曉霞和少平結了婚,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家長裡短,不可能讓他們生活一帆風順,所以,曉霞的死更使得小說完美。

    而秀蓮則是一位實實在在的農村婦女,她勤勞,樸實。只知道一心一意相夫教子,操持家務,支援丈夫的事業,不惜累倒自己。在秀蓮身上體現了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秀蓮的死同樣給小說增添了樸實的美。

    當少安用板車拉著妻子從醫院回家的時候,少安發自內心的那段信天游"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蘭……",聽的人心裡酸酸的,一行熱淚禁不住流下來了。是少安對秀蓮的無限留戀,生離死別……。

  • 4 # 第四維視角

    在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裡。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的摯愛,秀蓮和曉霞,最後都先他們兩個而去。他們的死因,一個是為了家庭、為了愛人操勞致死,這是秀蓮的死因,他是死於生活、死於現實的;而另外一個女主人公曉霞,則是死於他對於生命的更高價值和主義的追求, 她的死是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浪漫的。

    在這裡路遙,藉著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展現出了他對他在當時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兩種優秀而偉大的女性的經歷。

    呂秀蓮的形象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默默付出的廣大家庭婦女的形象。她們隱忍,勤勞,堅韌,奉獻。她們就像我們每一個家庭裡面的母親姐姐,一些愛人他們是平凡的,但是也是偉大的。在這裡路遙尤其是表達了他對廣大農村尤其是舊社會農村的勤勞婦女們的尊敬。因為正是她們造就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

    而田曉霞,則是代表了我們新中國解放後新婦女的形象。他們勇敢活潑浪漫,並且富有良好的文化教養。他們是我們新中國新青年新社會獲得進步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裡,路遙為什麼會把孫少平和田曉霞這一對接受了新時代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寫成一對,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代表了在路遙組合所經歷的那個時代裡,普通老百姓對於新中國新社會的嚮往和前進方式。那就是通過知識改變自己,改變家庭,改變整個中國。這是路遙對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強大路徑的嚮往,和美好祝願。也是許許多多,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承文化中,對於知識的敬畏心的表現。

  • 5 # 爭取向上

    1.平凡的賀秀蓮

    秀蓮是當時廣大農村女性的一個代表,是極其普通的一個,是平凡的世界的平凡人。她沒有讀很多書,但熱愛勞動;她沒有很深刻的道理講述,但她的愛很深沉;她沒有很特別的長處,但她是雙水村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代表。

    作者把秀蓮的人設為肺癌,其實就是符合平凡人的生老病死。而且在她嫁人少安那一刻起,她似乎註定就是勞苦的一生。她能裡能外,幹活不比男勞力差,虧得她有一副好骨架,否則少安爛包家的重擔早就把她壓垮了。可繁重的勞動和特殊的生活環境就註定了秀蓮的結局不會好。這就印證平凡的世界,這樣為生活拼命的人,生老病死也就是再平凡不過的事情了。

    所以作者對秀蓮寫沒得應該是開始就構思好的。只是平凡人的一生的寫照,因為作者從她和少安結合就打了伏筆,讀者似乎就能預見秀蓮的未來。

    2.不平凡的田曉霞

    《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曉霞是個不平凡的人。可不平凡的人在作者筆下是不符合作者的作品的定義的。所以作者在寫沒曉霞時,內心是痛苦的。

    因為曉霞過於完美,她出身好、家庭條件好、思想覺悟高、有理想,在讀者眼裡,她就是一個完美的人物。正因為這樣的人物,作者在刻畫的時候,沒有做任何要寫沒她的鋪墊。曉霞突然的去世,這讓讀者很難接受,因為這不是我麼的所要的完美結局。

    可如果按照這種完美的結局來看,那曉霞的故事就真的脫離了平凡的世界的範疇,那她就是一個不平凡的故事。所以作為一個平凡世界的異類,不符合作者的寫作意圖,那肯定就要把她寫沒。以達到作者的寫作目的,符合小說的人設。

    所以曉霞的寫沒,並不是作者一開始就要刻意為之的,而是為了達到寫作意圖和作品的基本人設才不得不這樣做。

    悲劇的美學力量大於喜劇

    從古至今,任何文學形式表現的結局都是悲劇力量大於喜劇力量。因為悲劇能帶給人們對現實帶來思考,而喜劇也是人們一廂情願的意願罷了。所以一些經典有名的作品都是悲劇,比如《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

    秀蓮和曉霞的寫沒,就是想達到這種悲劇的美學力量。畢竟這兩個人物是書中的主要人物之二,她們的不幸更能激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她們帶來的感情吸附力更強。

    秀蓮是為愛而病倒的,為了家庭的愛、為了少安的愛而把自己整倒了。她的去世帶給讀者的思考是:家庭的重任不是某一個人來承擔的,需要整個家庭的人來共同承擔,不然這種用性命換來的愛是不完整的,是讓人難受的。秀蓮得了肺癌,多少讀者淚目呀,有同情秀蓮的,有埋怨少安的,有疼惜秀蓮的,有可憐少安的。這個情節的設定是賺足了讀者的情感共鳴。

    曉霞也是為了愛而去世的,但她的愛是大愛,不是小家的愛更不是男女之情的愛。所以她的去世,讀者更多的是為她而惋惜,為少平而痛心。這種捨己救人的美好品德一直是社會的正能量,是每個時代所需要的。所以,儘管曉霞去世了,但她帶給讀者的動力大於悲痛。她吸引讀者的不再是情緒上的感動、悲傷,還是精神的共鳴:捨己救人的美好品德。

    所以,同樣以悲劇結尾,同樣充滿悲傷,同樣能吸附讀者的情感,但是傳遞給讀者的卻是不不一樣的精神力量。這種悲劇美學力量真的是好用。

    綜上所述,作者把秀蓮和曉霞寫沒了,不僅僅是出於對作品人設——平凡的考慮,還有是出於對文藝悲劇美學力量的考慮。

  • 6 # 魯班石

    先來看一下對《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的介紹吧:《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2019年9月23日,該小說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從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除了刻畫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眾多普通人的形象以外,還對孫少安和孫少平這兩個主人公的愛情生活進行了重點描寫。

    01 賀秀蓮: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中國普通女性的典型代表

    賀秀蓮是孫少安的妻子,一個普通而又不甘平庸的女性。在當時社會背景下,她敢愛敢恨,吃苦耐勞,對苦日能熬出頭充滿著希望,更是用自己的勤勞和賢惠的中國傳統女性的美德去爭取自己小家庭和家人的幸福生活。

    她對孫少安的愛情既純樸,又悲壯,她甘願為孫少安和孫少安所生長的家庭能過上好日子,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包括健康和生命)。

    在當時那樣的社會環境下,普通女性除了靠勤勞致富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過上嚮往的幸福生活。賀秀蓮夜以繼日地為孫少安和孫少安一家老小的生活操勞,這注定她會對自己的人生和身體狀況在大多數情況下忽略不計,她以自己悲壯的情懷,成就了自己心愛的人,也成就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愛情。

    作家路遙先生生活在那種環境下,親歷了許多現實生活,對賀秀蓮的死是路遙先生深知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會十全十美,賀秀蓮不能例外,孫少安更是如此,這是路遙先生對普通人的人生歸宿的合理安排,也是對當時社會環境下,一代人的愛情故事的深情塑造,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情感生活。

    02 田曉霞: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中國新女性的典型代表

    田曉霞在路遙先生的筆下是一個接近完美,而且理想化的中國新女性。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田曉霞詩書滿腹,而且不嫌貧愛富,更沒有幹部子女的嬌生慣養和驕橫跋扈,遇到生活貧苦,但精神世界異常豐富的孫少平時,她表現得更是讓人感動和讚歎,讓世人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同學和男女之間的友誼。

    後來,田曉霞和孫少平的同學友情發展成為了愛情,更是田曉霞的人格魅力和新女性的知性大方的真實表現。孫少平的生活也因田曉霞地走近變得不再只是苦澀和煩惱,而是每一天都充滿著希望的Sunny和現實的溫暖,雖然身在黑暗溼冷的礦井,孫少平仍然能看到頭頂的Sunny,始終保持著一個讀書人的良好修養。

    路遙先生讓田曉霞的在《平凡的世界》一書中意外離世,更進一步深刻地刻畫了以田曉霞為代表的中國新女性不甘平凡,在困難和挑戰中敢於擔當社會責任,展示了新女性的心智美。

    愛情是美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但是美好的東西似乎從來就沒有永恆,美好的東西更不會讓人一個人幸運地持續擁有,美好總會沒有任何徵兆地消逝。也正是因美好易逝,才會讓一個人的人生因遺憾而覺得異常珍貴,更讓人學會了好好珍惜。

    《平凡的世界》中賀秀蓮因生病離世死也好,田曉霞因社會責任意外犧牲也罷,通過作家路遙的作品,再次告訴我們,人生雖然短暫,但短暫的人生依然在平凡的世界可以創造出許多不平凡。

  • 7 # 大爺始終你大爺

    這本書看過好幾遍了,個人觀點,整本書的風格有路遙強烈的個人感情代入其中!平凡的世界,這裡麵包含我們大多數人的一生的風景!可以從如下方面理解

    第一,人生的無奈。生活環境的無奈,從第一章的歐洲,非洲之分,到後面的孫少安對潤葉的拒絕,曉霞的死,煤礦隊長的死,以及對當時戶口限制的描寫都有或多或少的側面描寫時代如此無奈!路遙的生活和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大抵如此!感情,生活諸多不順心,不順意!

    第二,人生需要像卒一樣,冒險奮力前行!縱然面對生活的困境,可能少安和少平也寄託了路遙先生在收到感情和病痛折磨後,還是對未來的一種嚮往,他們都一直在努力前行!

    人生路長,好多錯過了也就錯過了,回頭看也許是一道風景,有好多的求而不得,有好多的只是當時已惘然,構築成了一個平凡的世界,也是有如此多的無奈才會有這麼多的精彩世界!哪個人的世界不是平凡的?哪個人的世界不是精彩的?我們當如原著裡面的人一般,世界無奈,我們自當奮勇而已,若不如此,老了哪裡能有故事下酒?

  • 8 # 經典影視再播

    娶了賀秀蓮的孫少安,一心去謀劃生活,使得生活越來越好。賀秀蓮非常的疼愛孫少安,每天給他洗腳、做飯,有啥好吃的都想給他,生活上再多的辛苦她都不曾言語抱怨,只為了他的丈夫少安能夠更好。

    秀蓮和少安一起奮鬥了一輩子,在最後幸福的生活到來時卻一口鮮血噴出,讓我們對她的命運有了猜測。我們不希望她死,一個平凡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了一生,最後還沒有享受到生活的饋贈,誰都會覺得不公平。

    對於秀蓮的的死路遙先生並沒有直接寫出,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可能,而田曉霞的死卻是肯定的。

    有人說田曉霞的人物原型就是路遙先生的女朋友。我則不太認同,在我看來,曉霞更像是每個男人心中最完美的女朋友。但我們都知道,生活畢竟是生活,我們不可能獲得最完美,這如同曉霞一樣。

    這可能就是田曉霞的人物設定:她是每個人的初戀,每個人心中最完美的伴侶。可生活並不完美,所以田曉霞用她高尚的人格在洪水中奉獻了自己,成了每個人心中最懷念的那個人。

    用一句路遙先生的話結束吧:你永遠要寬恕眾生,無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 9 # 歐陽夏花

    關於《平凡的世界》一書中孫少安的妻子秀蓮和孫少平的戀人曉霞的死,我想借用托馬斯·福斯特《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中的疾病和溺水來做解讀。

    在文學作品中,雨水具有恢復和清潔的作用,每一次溺水都要達到一定的目的,比如揭示人物、發展暴力、表達失敗或內疚的主題,以此來增加情節的複雜性。

    《平凡世界》中的曉霞,高幹背景、長得漂亮、學習還好,更為重要的是她有一顆善良的心,即便自己已經是省報的高階記者,而孫少平只是一個煤礦的工人,依然深深地愛著少平,曉霞的靈魂高貴的。

    大家想象一下,瓢潑而下的雨水如同聖經中描繪的大洪水,四顧一片汪洋,曉霞為了救一個孩子,在水中應聲倒下,結束自己美好的一生,這樣的場景讓所有人為之感動,當時我讀到這個情節的時候眼淚水是沒止住的。

    在小說中的淹死情節,很可能與諾亞方舟洪水的文化記憶相關聯,整個世界被湮沒,然後自己小群倖存者被留在乾燥的土地上,重新恢復大地上的生命,洗淨洪水之前玷汙人類生活的罪孽和墮落。如在《平凡的世界》裡曉霞死了,少平繼續活下去一樣。

    對於少安的妻子秀蓮之死,也可以用托馬斯·福斯特關於疾病運用原則來分析。小說中的疾病通常別有風情,病因還具有某種神祕感,同時這種疾病還需要富含象徵和隱喻。

    少安的妻子秀蓮,人善良,也勤勞,但是在幫助少安創業的過程中過度的勞累,同時磚廠的工作環境也惡劣,這些都隱含著某種潛在的危險,所以秀蓮之死實屬必然。

    小說的一大價值就是記錄和反應時代,《平凡的世界》反應的便是普通人在社會大變革時代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把一幅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的社會圖面完美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 10 # 野生文學社

    小說中賀秀蓮和田曉霞的死是最讓人覺得遺憾和感動的。秀蓮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形象,從進孫家門的那一天起,她或許就沒有閒暇過,她一直都是孫少安的精神支柱和堅強後盾,千方百計的幫助丈夫走出困境,自己卻沒有享受到幸福的生活,過度勞累導致肺癌而死,這和他們初次見面,秀蓮要給少安續命相互照應。

    秀蓮死了,少安的精神支柱倒了,他的魂也跟秀蓮一起去了。

    而田曉霞的身份思想和秀蓮形成鮮明的對比,曉霞父親是田福軍,家境殷實,而且她從小也深受教育,在思想眼界方面都遠遠要超過秀蓮,最後作者也將她寫死。

    很多讀者說,看完結局,書名應該換成《悲慘世界》,少安少平的愛人都相繼去世了,會不會是敗筆,因為兩個人的死對於小說情節並沒有太大的推動作用,但對於飽受生活之路和貧窮的路遙來說,他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不可能是敗筆,秀蓮的死是必然的,少安大男子主義太重,對於秀蓮的體恤並不多,這樣一個踏實的女子只有通過勞動來讓這個男人覺得她存在的價值,最後累出病,少安也許才真正明白。

    而田曉霞和少平的愛情看似美好,實際上也是不可能的,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煤礦工人,而田曉霞是幹部的女兒,所以地位,兩個人是不可能走在一起的,作者將兩人前後都寫到去世,也許是在旁敲側擊的向讀者反映他自己那兩段坎坷的愛情,反應這個世界上,人生來平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不辦婚禮是不是不太好?現在是怕麻煩,但怕將來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