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狂喜淡墨a
-
2 # 陳國
學習《蘭亭序》才能脫盡俗骨。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去理解。
一、作者以 “ 率性 ” 創作脫俗 。
凡是藝術創作,必須率性才能脫俗。
《蘭亭序》是王羲之,在一次與友人文化聚會時,為聚會友人集文而作的序。
同時,此書不是照字面而書,而是我手書我意,書成文成,書文結合於一體。只有這樣的書法創作,才能達到書與韻、書與神結合為一體,才能把自己率真的情感凝聚在每個字的筆端,才能在整篇書法作品的章法結構中,鑄入自我率真的情調,從而達到率真的創作境界。只有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真的脫俗。
二、 作者不是 “ 為創作而創作 ” 脫俗 。
晉之前,實用書寫還是社會的主流。到了晉代,書法才逐漸獨立為一門藝術。王羲之的《蘭亭序》,正是從實用主義的書寫中,脫俗出來而成為藝術作品的。他不滿足自己的書寫,僅僅是用於文字溝通的作用,而是要在實用書寫中,加入藝術的元素,給人在閱讀文字時,又能得到美的享受。只有這種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的作品,才能不留任何藝術創作的斧鑿痕跡。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真正脫俗。
三、 作者以 “ 彰顯個性 ” 脫俗。
在《蘭亭序》的作品中,既展現了王義之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又充分彰顯了自己的個性。通篇沒有一個 “ 之 ” 字的結字方法是相同的,這個在傳統書寫習慣裡,幾乎是很難找到的。書法作品,共性容易,個性難得。自《蘭亭序》問世至今,“ 王體 ” 還是王體。只有既繼承傳統,又能彰顯個性的作品,才能真的脫俗。
為什麼學習《蘭亭序》才能脫盡俗骨?
學習蘭亭,必須具有形質的妙與性情的美,不單單是技法就能攬懷《蘭亭序》的真諦。
學習蘭亭筆意,首先了掌晉代風氣,王羲之所在的歷史背景,晉代興盛的玄學與佛學,給士人侵染了虛實的想象的空間,換言之,是一種對書法的意境深遠的爛漫訴諸。將自己的爛漫情懷溶於揮灑的筆墨中,尤是文意也具有一種無為的人生感喟。
由此這種情懷,遊覽山水,盡情流觴曲水,起著文人的養性之蓄。
因而書寫的心境,自然有了淡蕩脫俗,生活在這種環境怎能不脫俗。
由此所寫的蘭亭賦予了真性情,超脫物外。之天下第一行書。
因而學之蘭亭,首要條件是必須具有真性情,脫去俗骨。
所以真得蘭亭深邃,就有脫去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