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九邊重鎮)
明朝的馬政機構幾經變革,最終形成了四大機構:御馬監,兩京(北京、南京)太僕寺、行太僕寺和苑馬寺。其中御馬監掌管皇家馬匹,兩京太僕寺掌管民牧,行太僕寺和苑馬寺掌管官牧。
官牧由國家劃分牧場,主要由屯軍或邊軍負責牧養;民牧則由兩京太僕寺管理地區的民戶牧養,牧養方式有三種:計戶,計丁,計畝。方式不同,獎勵和處罰也不同。
明朝的馬政制度有力支援了明朝的歷次北征,可見成效斐然。“蓋明自宣德以後,祖制漸廢,軍旅特甚,而馬政其一雲。”,而如此完善有效的馬政制度,卻漸漸衰敗了。
其衰敗的原因如下:
1.官牧牧場被侵佔和牧政的荒廢導致馬政被破壞
明朝規定:“官牧給邊鎮,民牧給京軍”,可見官牧的重要性。大明首輔楊廷和曾言:"馬政之弊, 自京師以達於天下, 在在有之, 而陝西監牧(是指苑馬寺)為多, 其弊尤甚",而其中的”弊“即指牧場大多被屬地藩王,地主豪強侵佔和管理馬政的地方官吏侵佔牧場漁獵獲利而荒廢牧政。
(楊廷和)
而後果是什麼?《明實錄》中有記載:苑馬寺的草場,從弘治四年到弘治十三年,被侵佔二千五百餘頃。到了弘治十六年, 草場由原來13萬頃,減少到6萬多頃。就在這十二年間,供應邊軍戰馬的苑馬寺的牧場就少了一半,這才是明朝的第九個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期間,而到了吊死在煤山的崇禎朝時,還能剩下多少牧場?還能剩下多少戰馬?“非戰之罪”。
2.民牧的弊端日益嚴重導致馬政危機
"民間官馬為累, 一馬在家, 朝夕餵養, 至縛其身, 不得奔走衣食"。
"有丁多之家倚恃豪強欺壓良善者, 令丁少人戶一般輪養,靠損小民, 甚至略無人心, 著令幼兒寡婦篤疾殘廢一概出馬備錢, 有傷風化"。
"種馬有編審之害, 有雜役之害, 有歲例之害, 有輪養之害, 有賠償之害, 重之以官吏需索, 裡甲之影射, 民日益窮, 沿襲至今滋弊尤甚"。
以上的種種歷史記載足以說明民牧的弊端:民戶被馬政拖累,不得自由;被地主豪強欺壓,被地方官吏索取,民戶不堪重負;雖有免徭役等福利,但若飼養馬匹死亡,輕則破財,重則破家……
正是在這些重重壓力之下,民牧的民戶紛紛逃亡,以致馬政陷入危機。
以上便是明朝馬政衰敗的主要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如人口增多導致土地減少等。
明朝設立茶馬互市的目的是“以茶馭番”“彼得茶而懷向順,我得馬而壯軍威”。而說到茶馬互市就不得不說到走私了,歷來走私都是犯法卻屢禁不止。而明朝茶馬互市的衰敗,亦毀在走私。
(茶馬互市分佈圖)
明朝大明律規定“私茶出境與關隘視察者,並凌遲處死”,販賣私茶或充軍或處以極刑,仍不能阻止私茶出境,最終導致了”互市者少,馬日貴而茶日賤“”番人上駟盡入奸商,茶司所市者中下也“的結果。
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年“用茶五十餘萬斤,獲馬二萬三千五百一十八匹”。而永樂年間因茶政荒廢,私茶大量出境,碉門茶馬司八萬斤茶僅易馬七十匹,由此可見其中的差異巨大,最終茶馬互市也走向了衰敗。無馬,軍威不壯!
以上便是明朝茶馬互市衰敗的主要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如管理不善等。
明朝政治和經濟的腐敗墮落導致了馬政和茶馬互市的衰敗,而馬政和茶馬互市的衰敗又導致了明朝邊軍無馬可用,和宋朝一樣中後期主要依靠城堅固守防禦外敵,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最終走向滅亡。
(清軍入關)
(明朝九邊重鎮)
一、馬政衰敗明朝的馬政機構幾經變革,最終形成了四大機構:御馬監,兩京(北京、南京)太僕寺、行太僕寺和苑馬寺。其中御馬監掌管皇家馬匹,兩京太僕寺掌管民牧,行太僕寺和苑馬寺掌管官牧。
官牧由國家劃分牧場,主要由屯軍或邊軍負責牧養;民牧則由兩京太僕寺管理地區的民戶牧養,牧養方式有三種:計戶,計丁,計畝。方式不同,獎勵和處罰也不同。
明朝的馬政制度有力支援了明朝的歷次北征,可見成效斐然。“蓋明自宣德以後,祖制漸廢,軍旅特甚,而馬政其一雲。”,而如此完善有效的馬政制度,卻漸漸衰敗了。
其衰敗的原因如下:
1.官牧牧場被侵佔和牧政的荒廢導致馬政被破壞
明朝規定:“官牧給邊鎮,民牧給京軍”,可見官牧的重要性。大明首輔楊廷和曾言:"馬政之弊, 自京師以達於天下, 在在有之, 而陝西監牧(是指苑馬寺)為多, 其弊尤甚",而其中的”弊“即指牧場大多被屬地藩王,地主豪強侵佔和管理馬政的地方官吏侵佔牧場漁獵獲利而荒廢牧政。
(楊廷和)
而後果是什麼?《明實錄》中有記載:苑馬寺的草場,從弘治四年到弘治十三年,被侵佔二千五百餘頃。到了弘治十六年, 草場由原來13萬頃,減少到6萬多頃。就在這十二年間,供應邊軍戰馬的苑馬寺的牧場就少了一半,這才是明朝的第九個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期間,而到了吊死在煤山的崇禎朝時,還能剩下多少牧場?還能剩下多少戰馬?“非戰之罪”。
2.民牧的弊端日益嚴重導致馬政危機
"民間官馬為累, 一馬在家, 朝夕餵養, 至縛其身, 不得奔走衣食"。
"有丁多之家倚恃豪強欺壓良善者, 令丁少人戶一般輪養,靠損小民, 甚至略無人心, 著令幼兒寡婦篤疾殘廢一概出馬備錢, 有傷風化"。
"種馬有編審之害, 有雜役之害, 有歲例之害, 有輪養之害, 有賠償之害, 重之以官吏需索, 裡甲之影射, 民日益窮, 沿襲至今滋弊尤甚"。
以上的種種歷史記載足以說明民牧的弊端:民戶被馬政拖累,不得自由;被地主豪強欺壓,被地方官吏索取,民戶不堪重負;雖有免徭役等福利,但若飼養馬匹死亡,輕則破財,重則破家……
正是在這些重重壓力之下,民牧的民戶紛紛逃亡,以致馬政陷入危機。
以上便是明朝馬政衰敗的主要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如人口增多導致土地減少等。
茶馬互市的衰敗明朝設立茶馬互市的目的是“以茶馭番”“彼得茶而懷向順,我得馬而壯軍威”。而說到茶馬互市就不得不說到走私了,歷來走私都是犯法卻屢禁不止。而明朝茶馬互市的衰敗,亦毀在走私。
(茶馬互市分佈圖)
明朝大明律規定“私茶出境與關隘視察者,並凌遲處死”,販賣私茶或充軍或處以極刑,仍不能阻止私茶出境,最終導致了”互市者少,馬日貴而茶日賤“”番人上駟盡入奸商,茶司所市者中下也“的結果。
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年“用茶五十餘萬斤,獲馬二萬三千五百一十八匹”。而永樂年間因茶政荒廢,私茶大量出境,碉門茶馬司八萬斤茶僅易馬七十匹,由此可見其中的差異巨大,最終茶馬互市也走向了衰敗。無馬,軍威不壯!
以上便是明朝茶馬互市衰敗的主要原因,也有其他的原因如管理不善等。
明朝政治和經濟的腐敗墮落導致了馬政和茶馬互市的衰敗,而馬政和茶馬互市的衰敗又導致了明朝邊軍無馬可用,和宋朝一樣中後期主要依靠城堅固守防禦外敵,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最終走向滅亡。
(清軍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