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閱讀後遺症

    《紅樓夢》中無論是所贈物品還是所傳話語,抑或是所猜燈謎,一切事物話語在物理屬性之外都同時兼備“價值”承載屬性,所謂“畫外音”常常含義深遠。

    比如“猜謎”。

    猜謎環節中,賈元春所出的謎語迎春和賈環二人都沒有猜對;而眾人出謎面讓元春猜的環節,反饋結果卻只有賈環一人不及格,“三爺寫的不通,娘娘也沒猜”。

    猜別人出的謎語和自己出一首謎面詩,這兩道“題”相對比,毫無疑問猜謎語更容易,素來才情平平的迎春連容易的這題都沒能答對、又有多大機率可以完成更難的這道呢?

    雖然迎春經常在詩社中“點卯”,但眾人皆知她並不擅長寫詩。此處用詩做謎面,於她而言很可能是為難的,但賈元春很可能隱晦幫她“作弊”,遮掩了這一層。

    我們為何有這樣的推測呢?

    首先,儀式的形式感意義,遠遠大於對錯的真實性意義。

    請注意一個細節,書中明確寫了“元春也有猜著的,也有沒猜著的,”而眾人毫無意外都胡亂說“猜對了”。

    節慶之日的燈謎,重點在於幸福美滿的寓意,以及家人互動的“闔家美滿”幻象既視感。一切因素中,唯獨“對錯”是最不重要的。

    省親之夜,孤傲重才氣如林黛玉都絲毫沒有昔日小性子痕跡、表現尤其得體。她原本想一展身手,然而在沒有發揮空間的情況下,放棄突出自己才情,而幫寶玉寫了一首“盛世無饑荒”(《稻香村》)。

    可見在面對賈元春所代表的“君王皇家體系”時,人人都非常小心翼翼,將“面子工程”推進得相當到位。

    聰慧如賈元春,自然能夠明白這一層“玄機”。

    所以不論賈環寫了什麼謎面,她都大可以胡亂猜一個謎底,“和稀泥”一般完成一個皆大歡喜“人人有獎”的局面。

    然而元春偏偏不,她偏偏絲毫不給賈環面子,特意讓人指出“三爺做的這個不通”。

    其次,賈元春的態度至關重要,細節微末之處有格外不同的意義。

    端午節元春賜禮物,寶玉和寶釵的禮物一樣、和黛玉的不同,書中寶玉本人稀奇、林黛玉鬧彆扭、寶釵也自覺無意思,人人對“小禮物的大意義”格外重視:細節代表態度。此外這也是諸多關於紅樓夢的解讀中,認為元春婚姻態度屬於“釵玉黨”的重要佐證素材。

    因為賈元春的身份格外尊貴,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放大鏡”效果,所以猜謎中她對於賈環的否定,很可能並非家常言語不重要的嬉戲之言,而是對賈府嫡庶之爭的重要態度,是作為王夫人親生女兒給與的“硬核後臺”支援:抓住一切可能,展示並儘可能放大賈環的庸碌無能。

    此外,賈元春對賈環的態度素來很值得玩味;賈元春回賈府省親之時,賈環“因病沒有上前拜見”。如此重要的場合,除非病入膏肓、否則“病”不足以成為你理由,而賈環顯然並沒有太過嚴重的病症,所謂“病”不過是一種託詞。

    是賈環自己不想見,還是賈元春和王夫人方面不願意給他見的“榮譽”?

    當然是後者。

    賈元春心中只有寶玉是親弟弟,一見面就淚如雨下“長了好些”,長姐幼弟情分堪比母子;而趙姨娘生的賈環,和元春一無相處情分,二無同母血緣,三無過人才學和品德,不被元春喜愛非常正常。

    在賈府中,“見重要人物”是一件重要的隱形榮譽,南安太妃來時賈母叫了探春等人作陪沒叫迎春,導致迎春被邢夫人罵“事事不如她”;尋常的一次見面尚且如此,更何況省親這樣重要的場合?

    而賈元春對賈環的態度,乍看風平浪靜、實則處處是刀鋒。

    長姐如此用心良苦,蜜罐裡的“混世魔王”賈寶玉可曾體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普魯士和日本能從一個小國變成列強,而伊拉克和敘利亞卻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