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俠哲學
-
2 # 北國清雪
個人認為所謂的文學性,就是指一篇文章或者一部書,寫得有生活性,有道理,有知識,有哲理,語言豐富有趣味,一段文字合理排例,一個故事就像一棵樹從小長到大那樣讓人信服和自然,不管是什麼題材的書和文章,文字和語氣,內容和中心思想應該都有一個敘述的方向。有文學性就象一朵鮮豔綻放的花兒,否則是一棵腐爛的朽木那樣!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的欣賞與否,直接決定了一部書的價值吧。
-
3 # mulin30311368
文學性,是上上世紀文藝批評興起後由文藝批評家提出的概念,流派眾多,紛紜複雜,至今也沒有統一的全球公認的定義。人的思想的複雜性並不遵從文藝批評家規定的邏輯進行語言表達,人們可以把應用文(請假條、說明文、書信、公文)寫得很文藝,很具有文學性。哪怕是日常生活中的閒聊、玩笑有時也表現出文學性的特點。這就使得文藝批評家犯難,無法從文體形式上去定義文學性,所以只能像瞎子摸象般地說自己看到的那部分就是所謂文學性。個人愚見,文學性指一個文字中表現出來的藝術性,說白了就是美,文學美。美有許多種,比如形式美,對文字而言形式美首先是語言美——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寫作手法比如修辭手法(對偶、排比、比喻、襯托、描寫......),其次是結構美(謀篇佈局、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情節細膩曲折但不失內在的邏輯性、細節描寫有利於突出主題或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文字要具有文學性,最根本的在於內容美,所有的形式美都是為內容美服務的。內容美第一是境界,具有正能量特點的思想內涵,最好是哲學的思想,引導激勵人們積極向上活力四射,去熱愛和創造美好的生活。第二是意境,要善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環境、情節、事物去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給人一種既實在又虛幻的感覺,如中國的水墨畫一般,引人展開思想的翅膀遐思、想象、憧憬、神遊......。一個文字一旦形成,它和其它作品是一樣的,如繪畫、雕塑、音樂,它們的美是具有共性的。一部文字作品被稱為文學作品或具有文學性,可以是具有美的靈性的一幅畫,一座雕像,一首樂曲。我們也可以借用這些藝術作品的美的要素去品評文學作品,其實它們是互相借鑑的。比如文學流派,什麼古典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等等不一而足。在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創作領域也有類似的流派。流派的形成很複雜,有時代的、民族的、哲學的、政治的、美學觀的、思想意識的、階級的各種各樣的原因,每種流派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學藝術的主張或思想。沒有一個標準去評判它們的優劣,就如我們不能根據體裁(詩歌、散文、小說、論文......)去評判作品優劣一樣也不能以流派評判作品優劣,全在於作品本身和讀者自己的文學審美傾向。一言以蔽之,只有具有美(如上所述)的作品才是具有文學性的作品。不知網友意下如何?
-
4 # 安東佚夫
文學是用語言文字表現客觀世界與人類主觀世界的藝術學科。文學的主要屬性,就是她的形象性。沒有生動,鮮明,活潑的具體形象,你的語言文字寫得再漂亮,也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還能叫文學嗎?起碼不是好作品。文學的藝術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是缺了形象,特別少了藝術形象,也就成了形式而已。比如小說,人物只是口眼鼻俱全,四肢發達,不寫出他與眾不同的特質個性,又不能有代表性,那還不如照片來得直觀。故事沒有懸念技巧的小說,就不成小說,平鋪直敘,讀者是看不下去的。鮮明獨特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再反映人們關切的思想感情,這小說如果能讓人感動感悟的同時,又有藝術享受,就是成功的。這就是小說的藝術魅力。沒有藝術形象的作品不能叫文學作品。
-
5 # 天山客
謝謝邀請。悟空君的這一問題頗具學術性,想回答全面權威我力所不及,為節約篇幅淺談己見。作品的文學性其碼要滿足以下條件:1,獨創性。這是作品文學性的靈魂。原創作品經作者獨特創意,巧妙構思,潛心創作使其具有了獨特的靈魂。2,生活性。作品的文學性必須取材生活,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鄉里巴人都有其大眾生活土埌,其文學性又高於生活。3,多樣性。文品的文學性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豐富多彩的,生活如此作品的文學性亦然。4,時代性。縱覽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無一不具有時代性。其文學性的表現風格也不同。如:先秦百花齊放的散文;講究文采韻律的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及宋代戲曲;明清小說演義;及近代五四運動後的新文學時間,等等。而沿著時代脈經流傳至今的經書詩賦都成了不杇經典,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瑰寶。 這些流傳至今的經典無一不是具備以上四個條件才使生命永葆青年代代相傳。
-
6 # 育人育己漫漫行
文學性指使文字成為文學的性質。我認為沒有文學性就不能作為文學作品,只能算是文字的組合。具體來說,文學性有這幾個方面:
1文字的思想性:文以載道,文學本身需要承載一定的思想,如果只是隨機打出一堆沒有意義的字來,那肯定不能算是文學。像《簡愛》《戰爭與和平》《1984》都反應一定的社會問題,含有作者對社會的思考。
2文字的美感:很多文學作品帶有很強的美感,讀之手不釋卷。比如新月詩派曾經提出詩歌的三美主義原則,認為詩歌要具有建築美、繪畫美、音律美。這其中代表作就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這首詩中用金柳、斑斕、天上虹、青荇等強烈的顏色詞彙,構建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這就是繪畫美。而每一節當中詩句兩兩錯落有致,看上去像一座紙上建築,這就是建築美,而詩歌中每一節都押韻,像第一節都押“ai”韻,這就是韻律美。
3文體特點:文學的體裁(詩歌、小說、散文、劇本等)、修辭手法(賦比興、排比、迴環反覆)、表現手法(抒情、議論、描寫、說明、記敘)等。
4文字的功能性:好的文學作品有對人有很多幫助,比如有的作品是以歷史或虛擬時空作為載體的,讀起來就會令讀者脫離自己生活的藩籬,獲得從現實中抽離的解脫和愉悅的體驗。比如《西遊記》《紅樓夢》、《誅仙》等玄幻小說尤其如此。很多人都覺得讀書可以進入另一個世界,沉醉其中。
-
7 # 大悔憶智冰
首先肯定地說,沒有文學性的作品不能算文學。
什麼是文學?學術研究的文章汪洋大海,研究者流派紛呈。
但我卻認為從事邏輯思維研究的學者專家們是搞不懂文學的,因為他們的方法有問題。什麼是文學,不從事文學創作的人不懂。除了淺薄的編故事的網路寫手,文學不需要邏輯。
文學是精神層面、情感幻想方面的東西,我說過,“只有在文學藝術裡,人類才是徹底自由的”,這自由,是擺脫了物質世界的自由。
因此它是高雅的,美的,善的,而它雖使用形象思維,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虛構,但卻具有本質的真實或者說情感的真實。
文學最高的形式是詩歌,那些最成功的小說,被譽為史詩——不管是人類還是個人的心靈的歷史。
沒有想象力、“腳踏實地”的,沒有美感、“實話實說”的,笨拙的表達不是文學的表達。
簡言之,文學是美的——壯美、悽美、優美……各種美的表達,是詩意的表達。即使寫苦難、悲慘、黑暗,是非善惡,在情感上終究分明,帶給人人性之美和人性的溝通。我說過:“文學就是人們想要的生活,因為在文學裡,無論多麼悲慘黑暗,總是善惡分明;無論多麼沒有秩序沒有真相,作者與讀者心靈相通。”
文學是真的,並且這真是善與美的基礎,沒有哪一部文學名著是謊言。因為描寫經過作家思想人格折射的、深刻的、本質的真實,因為作家對筆下社會、人生的思考,所以文學又具有思想性。它不是主題先行地證明自己的思想,它客觀生動地描寫,讓讀者和時間得出公正的結論。
文學語言不一定非得積極修辭,不是凡文學寫作一定要排比、比喻、誇張、對偶、對比……白描更見出功力深厚,被外華人崇拜得五體投地的“真正意義上的詩歌”——中國古老的《詩經》,大多是些大實話。排比、比喻、誇張、對偶、對比……則多半是學生作文。
“文學就是人學”,人的歡樂與痛苦,人的迷茫與醒悟,人的絕望與希望,只不過,文學的器官更加敏銳,文學因它的形象思維而比之科學更加具備洞察力和預見性,以致動不動哀哀哭泣,但文學總是讓人們看穿黑暗,給人們帶來光明!
-
8 # 沙漠勁草2
藝術有很多種,如文學、美術、音樂、影視。文學是語言藝術。作者是用語言來塑造藝術形象,來認識和反映社會生活。在這一過程中,作者主要使用形象思維。沒有藝術形象,就沒有文學,這是文學的本質特點。這裡所說的藝術形象,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經過提煉、加工而創造出來的具體、生動、真實的生活畫面。它包括人物、景物、場面、環境和一切有形物體。文學作品的體裁可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電影文學、影視文學。每一種體裁,都有它各自不同的特點和創作要求。如小說,是透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詩歌,要用形象高度概括地描繪生動的畫面,創造美的意境,語言要凝鍊、含蓄,富有音樂性。沒有文學本質特點的作品,不能稱為文學。
-
9 # 避秦圃散人
文學即人學,人性即是文學性!說人話、寫人情即是有文學性的作品。時值重陽,看看我寫的《今又重陽》有沒有“文學性”。算不算“文學”?
往年遇重陽, 登高望故鄉。
故鄉有老父, 遊子空斷腸。
今日又重陽, 不再登高望。
陰陽兩隔世, 灑酒徒悲傷。
-
10 # 平靜的時光87136907
錢穀融先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提出《文學即人學》著名主張。文學聚焦描寫人性的喜怒哀樂善惡美醜,蘊含作者對社會現實與未來的體察和感悟。不管你描寫什麼,對人類更美好世界的追求應該是永恆的。我們看到享譽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歷來把文學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作為評選的重要標準。
任何產品在質量上都有高下之分,當然也不乏假冒偽劣。文學作品是個人創作的產物,也不例外。時間的大浪淘沙在文學上表現尤為明顯。《全唐詩》收錄達四萬多首,如今大眾耳熟能詳還是《唐詩三百首》。
初學者的作品顯得粗糙幼稚,難免缺乏文學性,這很正常;只要肯學習鑽研,相信會逐步成熟起來。
-
11 # 早春記憶
沒有文學性還算什麼文學呢?它也可能只是自語、牢騷、叫喊、造句、信口開河、或是酒後發瘋…
文學必須具有文學性。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到了「什麼是文學」這一宏大而複雜的問題。
沒有「文學性」的作品就不是文學,當然是這樣的。但接下來的問題就在於,什麼又是「文學性」呢?
在形式主義看來,「文學性」指向的自然是文學的形式技法,即語言的使用。所謂文學,也就是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組織方式。文學之所以是文學,在於其系統的偏離了日常語言。所謂沒有「文學性」,即其表達方式和語言組織方式與日常語言無異,而沒有文學語言獨立的特性,
獨特的文學語言,與日常語言疏離,這意味著這種文學語言是一種相對陌生的表達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讀現實的感受和反應某種程度上被「自動化」處理了。因為每天如此,實在太熟了。某種程度上成了一種慣性。這造成的結果就是我們對現實事物的感受變得滯鈍了。我們「自動化」處理對世界的感受和反應,用的就是毫無新鮮的日常語言。相應的,日常的語言包裹下的世界,又使我們對世界的感受更加滯鈍。
文學則透過一種偏離日常語言的陌生化語言,使我們更加註意到這種語言的不同,從而注意到這種語言所指向物象的不同。也即是說,文學語言打破了我們對日常語言的慣常反應,從而使我們注意到更加生動的世界。
文學是對日常語言的偏離,那這種偏離的標準是什麼呢?很顯然,這種偏離的標準並非一個。並且它會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轉變。一種語言形式在過去是疏離的,現在可能已經是日常的。在過去是日常語言的,在現在可能也成了文學語言。所以,所謂對日常語言的偏離,只能就一定歷史時期的語言背景而言。如果這種語言背景改變了,那麼這種語言背景下對文學與非文學的區分,可能就要重新劃分。
實際上所謂的語言偏離可能是並不能有一個標準的。因為如果假定有這種標準,那麼很顯然我們可以設想出一個人,他所運用的語言極為炫目誇張,是符合這種語言偏離標準的,而他寫的文章卻實在太爛,根本算不上文學。這是可能存在的。
另一方面,一個有才氣,有創造力的作家,卻是可以把日常語言寫出疏離性的。他所用的都是日常語言,卻是非常好的文學。這樣的例子也是有很多的。
進一步而言,單純以語言的偏離來界定文學,大約是不行的。因為即使用這種偏離的文學性語言,而寫的卻是廣告,是會議報告。這樣的東西我們可以說它有文學性,但這些顯然不是文學。
所以,雖然文學一般都表現出一種語言的偏離,但這種偏離無法有一個確定的標準。而且,單純從語言偏離之「文學性」,我們是無法界定什麼是「文學」的。
這裡要對「文學性」再做一番解釋。上述所言,「文學性」皆指狹義的形式主義的觀點而言,即純指偏離日常語言的文學的表達和語言組織方式。在這個意義上講,只要一種表達是偏離日常語言的,那麼這種表達就是具有文學性。從這個角度而言,文學一定有「文學性」,有「文學性」的未必是文學。
「文學性」的另一層意義,即廣義的「文學性」,則指「文學的全部性質」,而不是某個單獨的屬性。這一層意義的「文學性」,包含有關文學的一切。從這個角度而言,文學一定有「文學性」,有「文學性」的一定是文學。這種「文學性」,大約是人們熟悉的對「文學性」的印象。
這種廣義「文學性」還包含哪些因素,實際上即,哪些因素決定了一個作品是文學。這當然有很多了,比如社會意識形態,非功利的審美觀照等等之類的。
但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沒有「文學性」,就不是文學,這是無疑的。而有「文學性」是不是文學,那就得看這是從哪個意義上而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