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一生不圖名利,不慕虛榮,就是特別喜歡喝酒,可是由於家貧,不能常常買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了,時常請他喝酒。他一去,總是喝得酩酊大醉。
陶淵明曾擔任江州祭酒、彭澤令等小官職。彭澤縣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後一任官職。這在蕭統的《陶淵明傳》中敘述得最為詳細。《傳》中說他由於生活所迫,不得不去當彭澤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種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說:“我常常酒醉,就心滿意足了!”他的妻子堅持要種大米。於是,將二頃五十畝田種糯米,五十畝田種大米。
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當天就解去官職,寫了一篇《歸去來辭》。
陶淵明辭官歸隱的真實思想,不僅於此。在《歸園田居》詩裡,講得十分明白。他說,十三年中,幾度出仕,深受羈縛;這次堅決脫離官場,歸隱田園,就像籠中鳥飛回大自然一樣,感到無比自由和愉快。家鄉的草屋、田地、樹木、炊煙,乃至雞鳴、犬吠,都是那麼的親切、可愛。作者的這種心情,正反映了他對黑暗官場的憎惡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陶淵明有《飲酒》詩20首,都是酒後所題。他在序裡說:“我閒居在家,缺少歡樂,再加上近來日短夜長,遇到好酒,每晚都飲。一個人飲酒,很快就醉了。等到酒醒之後,就題詩自娛,這不過是單純為了歡笑罷了。”他有時一個人獨飲,更多的是和鄉親父老對飲,從中取得某些安慰和樂趣。更重要的是在飲酒中,可抒發自己不願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汙的心願。這就是蕭統所說的“寄酒為跡”。
關於陶淵明喝酒的傳說很多。如他每逢酒熟時,就取下頭上的葛巾過濾酒,過濾完畢,仍把葛巾戴在頭上。又如淵明所居的慄裡,有塊大石,淵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境內有淵明埋藏的酒。有個農夫鑿石到底,發現一隻石盒,石盒內有個銅器,有蓋,是扁平的酒壺。將蓋揭開,壺內都是酒。壺旁邊刻著十六個字:語山花,切莫開,待予春酒熟,煩更抱琴來。大家懷疑這酒不能喝,就全都倒在地上。結果是酒香滿地,經月不滅。
有一年重陽佳節,他(陶淵明)在家裡東邊的籬笆下正欣賞著菊花,彈琴唱歌時,突破間酒癮大發,但遺憾的是家裡沒有準備酒過節,只好慢慢地走在菊花叢中,並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屋旁的籬笆旁惆悵。突然間抬頭一看,看見一個身著白色衣服的人,帶了酒來,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送酒使者。原來朝廷屢次要徵召陶淵明作官,他都不答應,王弘想要結識他,曾多次給陶淵明送酒。這次陶淵明見酒大喜,立即開啟酒罈,在花叢中暢飲,酒醉詩興大發,吟出了《九月閒居》這一首名詩。而「陶公詠菊」、「白衣送酒」的故事,也成為後世文人喜好的典故了。
陶淵明一生不圖名利,不慕虛榮,就是特別喜歡喝酒,可是由於家貧,不能常常買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了,時常請他喝酒。他一去,總是喝得酩酊大醉。
陶淵明曾擔任江州祭酒、彭澤令等小官職。彭澤縣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後一任官職。這在蕭統的《陶淵明傳》中敘述得最為詳細。《傳》中說他由於生活所迫,不得不去當彭澤令。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種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說:“我常常酒醉,就心滿意足了!”他的妻子堅持要種大米。於是,將二頃五十畝田種糯米,五十畝田種大米。
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當天就解去官職,寫了一篇《歸去來辭》。
陶淵明辭官歸隱的真實思想,不僅於此。在《歸園田居》詩裡,講得十分明白。他說,十三年中,幾度出仕,深受羈縛;這次堅決脫離官場,歸隱田園,就像籠中鳥飛回大自然一樣,感到無比自由和愉快。家鄉的草屋、田地、樹木、炊煙,乃至雞鳴、犬吠,都是那麼的親切、可愛。作者的這種心情,正反映了他對黑暗官場的憎惡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陶淵明有《飲酒》詩20首,都是酒後所題。他在序裡說:“我閒居在家,缺少歡樂,再加上近來日短夜長,遇到好酒,每晚都飲。一個人飲酒,很快就醉了。等到酒醒之後,就題詩自娛,這不過是單純為了歡笑罷了。”他有時一個人獨飲,更多的是和鄉親父老對飲,從中取得某些安慰和樂趣。更重要的是在飲酒中,可抒發自己不願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汙的心願。這就是蕭統所說的“寄酒為跡”。
關於陶淵明喝酒的傳說很多。如他每逢酒熟時,就取下頭上的葛巾過濾酒,過濾完畢,仍把葛巾戴在頭上。又如淵明所居的慄裡,有塊大石,淵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境內有淵明埋藏的酒。有個農夫鑿石到底,發現一隻石盒,石盒內有個銅器,有蓋,是扁平的酒壺。將蓋揭開,壺內都是酒。壺旁邊刻著十六個字:語山花,切莫開,待予春酒熟,煩更抱琴來。大家懷疑這酒不能喝,就全都倒在地上。結果是酒香滿地,經月不滅。
有一年重陽佳節,他(陶淵明)在家裡東邊的籬笆下正欣賞著菊花,彈琴唱歌時,突破間酒癮大發,但遺憾的是家裡沒有準備酒過節,只好慢慢地走在菊花叢中,並摘了大把的菊花,坐在屋旁的籬笆旁惆悵。突然間抬頭一看,看見一個身著白色衣服的人,帶了酒來,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送酒使者。原來朝廷屢次要徵召陶淵明作官,他都不答應,王弘想要結識他,曾多次給陶淵明送酒。這次陶淵明見酒大喜,立即開啟酒罈,在花叢中暢飲,酒醉詩興大發,吟出了《九月閒居》這一首名詩。而「陶公詠菊」、「白衣送酒」的故事,也成為後世文人喜好的典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