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山樵叟
-
2 # 武丁仗劍決雲霓
謝神晃先生邀!
蒙古人雖然以他驚人的軍事才能、可怕的戰鬥力,締造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但他們的文化水準和政治才能卻遠遠落後漢人。他的吞併和擴張,並沒有什麼政治理想以及相應的宣傳鼓動,如中原儒家所倡導的弔民伐罪;也沒有什麼宗教的傳播,如帶給人類福音。目的就是掠奪財富和滿足征服慾望。
元政府按種族把人民分為四等。一等人當然是蒙古人,二等人色目人(伊斯蘭教的信奉者),三等人是“漢人”(金帝國統治區),四等人“南人”(南宋所屬)。又依職業性質,把人劃為十級:一官(政府官員),二吏(政府僱員),三僧(佛教僧侶),四道(道教道士),五醫(醫生),六工(較高階的技術人員,七匠(低階技術人員),八娼(娼妓),九儒(儒家知識分子),十丐(乞丐)。
一向在中國傳統社會最受尊敬的儒家知識分子士大夫,在蒙古人看來,是徹頭徹尾的寄生蟲,比儒家所最卑視的娼妓都不如,蒙古統治者極端的輕蔑讀書人,他們認為,不論男女老幼,每個人都要從事勞動,實在想不通世上還有專門讀書和專門做官這種職業。
所以甲主(二十戶為一甲)以上的各級地方政府首長全由蒙古人擔任,而且大多數是世襲的,蒙古人自已不夠時,色目人可以出錢買。中央政府也如此,雖然用了些漢人,如大名鼎鼎的大書畫家趙孟頫,做到了四品集賢直學士,但也只是文學侍從一類的閒職。終元一朝,只兩個原華人出任過宰相,一時元朝初創時的史天澤,一是元帝國滅亡前的賀惟一,史不說大家都明白,而賀早已蒙古化,改名拓撥太平。
當然元政府並非沒有進行科舉考試。仁宗延祐二年(1315),為了緩和民族矛盾,恢復了中斷的科考,但只設進士一科,錄取人數也少的可憐,隨後時斷時續,至元順帝滅亡,一百年間,共進行了十六次,其中十次還是在末代皇帝順帝時期(好笑,也值得深思),總共取士一千餘人,入仕的還不到文官總數的百分之三,漢人、南人錄取為進士的,不能擔任尚書、御史、憲司官等要職。
《元史-選舉志序》說,元之選舉,“仕進有多岐,銓衡無定製”,意思是說元朝的入仕途徑雜亂不堪。所以元朝的知識分子很難堪,整體很壓抑。但正是在這種反作用下,卻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知識分子失去當權者的支援,對於熱衷仕途的儒家知識分子固然是一個重大打擊,但政府也失去對文化的控制,文人也沒有“奉旨填詞作賦”的顧慮,使他們剝去以前的面具,性靈上獲得解放,創作出了與唐詩宋詞媲美的元曲。屬於另一話題,不再贅述。
回覆列表
元朝是蒙古以軍功起家的極端種族政權。漢民族:是被壓迫和被奴役的民族。以官爵獎勵軍功者。漢人可以向牲口一樣買賣。統治者不以漢人為念。所以,元朝疆域最大,軍隊很給力。人口和生產力均未得到發展。而且,元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各地武裝反抗組織風起雲湧,元朝幾十年就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