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原文]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①;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②。”
[原文通釋]
子貢說:“老師講授的《禮》《樂》《詩》《書》的知識,是能夠聽到並領會的;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論,是不能聽到並領會的。”
[註釋]
①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老師講授的《禮》《樂》《詩》《書》的知識,是能夠把握學會的。之,放在“夫子”與“文章”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文章,用作動詞,傳授的文章,指孔子傳授的《禮》《樂》《詩》《書》等知識。可得而聞,能夠聽到並領會。
②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論,是不能把握學會的。之,放在“夫子”與“言性與天道”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性,關於人性的思想學說。 天道,天命。《論語》中孔子多處講到天命,但不見有孔子關於天道的言論。
[解讀與點評]
在子貢看來,孔子所講的《禮》《樂》《詩》《書》等具體知識是有形的,是能夠把握的,但關於人性與天道的理論,深奧神秘,不是聽了就可以把握的,必須從內心體驗,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正因為弟子們把握不了,所以《論語》裡記載孔子關於“性”與“天道”的談論就少。是孔子談論的少嗎?未見得。《禮記》等其他散見的文獻中,都有孔子談論天道的話,只是不多。孔子少談論“性”,大概是因為這個話題太敏感。“人性”之“性”是個十分複雜的概念,它既是具體人的“本性”,又是自然人的“天性”;它既包括思想意識,又涵蓋生理本能;既受主觀支配,又受客觀影響。而且在那個時代,對於講求“禮”的孔子來說,實在不好說它;孔子少談論“天道”,大概是它太深奧,對不能理解的人講這些無益。
5.13.[原文]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①;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②。”
[原文通釋]
子貢說:“老師講授的《禮》《樂》《詩》《書》的知識,是能夠聽到並領會的;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論,是不能聽到並領會的。”
[註釋]
①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老師講授的《禮》《樂》《詩》《書》的知識,是能夠把握學會的。之,放在“夫子”與“文章”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文章,用作動詞,傳授的文章,指孔子傳授的《禮》《樂》《詩》《書》等知識。可得而聞,能夠聽到並領會。
②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論,是不能把握學會的。之,放在“夫子”與“言性與天道”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性,關於人性的思想學說。 天道,天命。《論語》中孔子多處講到天命,但不見有孔子關於天道的言論。
[解讀與點評]
在子貢看來,孔子所講的《禮》《樂》《詩》《書》等具體知識是有形的,是能夠把握的,但關於人性與天道的理論,深奧神秘,不是聽了就可以把握的,必須從內心體驗,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正因為弟子們把握不了,所以《論語》裡記載孔子關於“性”與“天道”的談論就少。是孔子談論的少嗎?未見得。《禮記》等其他散見的文獻中,都有孔子談論天道的話,只是不多。孔子少談論“性”,大概是因為這個話題太敏感。“人性”之“性”是個十分複雜的概念,它既是具體人的“本性”,又是自然人的“天性”;它既包括思想意識,又涵蓋生理本能;既受主觀支配,又受客觀影響。而且在那個時代,對於講求“禮”的孔子來說,實在不好說它;孔子少談論“天道”,大概是它太深奧,對不能理解的人講這些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