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驚奇錄
-
2 # 秋爽書齋
乾隆在位六十年中共六次南巡,經研究清朝歷史檔案發現,乾隆南巡和康熙南巡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康熙南巡相對低調,康熙因南巡造成了國庫虧空,同時也使很多官員家庭面臨破產或政府性還債或挪用公款,例如《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家就是這種情況,還有《雍正王朝》中的魏東亭也是這種情況,康熙的南巡使雍正朝的財政狀況就比較困難,於就出現了雍正追繳國庫欠款的事件。而乾隆帝南巡的特點是高調奢華,也可以用公費旅遊來形容,據不完全統計,乾隆六次南巡共花費白銀2000餘萬兩,當時華人口是3億左右,而全國財政年收入不過5000萬兩。乾隆的六次旅遊,就花掉了1.2億人對財政的貢獻。這樣的資料就放在今天也是相當驚人的。
乾隆的南巡花費不是因為交通費貴,主要是衣食住行都極盡奢侈:
1、隨行人員多(包括皇后嬪妃、太監宮女、王公大臣、扈從兵丁)多達2500-3000人左右。從京城啟程,侍衛派3班,兵丁派八旗600名,健銳營400名,在中途逐漸減派,到江浙一帶因為都是坐船,就將健銳營停派。至江南登舟時,各處隨行官員酌情減少。前鋒護軍等兵減派500名,加上江寧迎駕兵200名,共700名供水營差使。
2、車多和牲口多,有400輛騾車、800匹駱駝用以載運貨物;乾隆的坐船稱“翔鳳艇”,用縴夫達3600人,6班倒拉縴;乾隆動身之前,已經有75頭乳牛和1000只羊被送到江蘇境內,供茶膳之用;而南巡所需馬匹,除御馬用船載往,隨從人等官馬參照康熙年間,都是由地方提供。每一位大臣需5匹馬,章京侍衛一人3匹,護軍主要人員一人2匹,其餘兩人合3匹。隨往江浙大臣30餘名,章京、侍衛、官員等600餘名,兵丁3000名左右,合計需要馬匹7000餘匹。江浙一帶一般走水路,因此所乘御舟必須早做準備或建造。
3、修復文物古蹟和修建行宮,南巡一路新建的行宮就有30餘處,每一處都陳設著珍奇古玩。地方官員知道太后信佛,所以每處均對寺廟進行大規模修繕。供皇帝后妃居住和參觀瞻仰。
4、吃飯,隨行人員那麼多得吃飯,飯錢的開銷也不小。皇帝和后妃用膳的錢就更大。其次是馬料等的開支。
以上是主要的方面,這些方面的開銷就很大,再加上乾隆講排場,以天朝上國自居,自認為國家不缺這點銀子,然而光靠國庫和藩庫的錢肯定不夠用,於是就有了地方商人捐錢,如揚州鹽商就捐了100萬兩銀子,乾隆以加耗為回報這些商人。
回覆列表
所謂的“康乾盛世”,到了乾隆那個只是表面上風光,實質上已經是個空殼子了。
透過祖父輩的不懈努力,當時的大清的確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只是,乾隆在繼承了這些好基礎之後,不知道發揚光大,只會坐享其成,直到最終把這偌大的家業揮霍得千瘡百孔。
此人好大喜功,做起事來總是鋪張排場。影視裡的那些“微服私訪”絕對是假的。他的幾次下江南,哪一次不是用白花花的銀子裱糊出來的?
先說人數吧,那絕對是龐大的隊伍。后妃諸人以及隨行的王公大臣,另外還有大幫的護衛人員,那浩浩蕩蕩的氣勢,是任何一次“組團旅遊”都達不上的。
此外,還有對地方上的滋擾。官員們一聽皇帝要來,全都趨之若鶩,肯定又不大把花錢,並且廣徵民夫,弄得當地秩序一片混亂。
再加之乾隆自己的性格,規格低了肯定不樂意。這樣一個二世祖,根本就不會珍惜銀子,能有多少就花多少,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花出去。
而這樣的行為,對政治民生其實沒有任何意義,更像是乾隆的一次次擺闊而已,有意地宣示一下皇家的威儀。
他的六次下江南,四處遊玩揮霍無度,幾乎耗盡了國力民財。也正因為此,為中國的走向衰落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