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魏春堂810
-
2 # 與君共談天下奇聞異事
我們都知道,現在教書育人的地方,被我們稱為學校,傳授我們知識的人被我們稱為老師,而校長則被我們尊稱為一校之長,負責我們的教育和學校的一切日常事務,能夠保證教學的正常運轉,為國家輸送棟樑之材,那麼在古代人們又是怎麼稱呼的呢?
在古代,教書育人的地方被稱為書院,而書院的領導人叫做“山長”,那麼為什麼古代的支援人叫做“山長”呢?據史書記載,“山長”最早出現在五代十國時期,是為了紀念一個叫蔣維東的人士所設立的,以此來紀念他為教育作出的貢獻,後來一直沿用此詞。
山長作為一種尊敬的稱呼,被人們所敬仰,但是,可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以勝任的,它是經過嚴格的審查,才可以當上的,那麼在元明清三代又是如何選山長的呢?
在元代,山長可是一個官職,公務人員,受國家管制,並直接由國家任命,享受國家官員待遇,級別很好。
在明朝,由本地官員任命,或者達官貴人舉薦,也有的是私塾建立者,自己任命。
在清朝,山長的任期大致為一年一任,或三年為一任。必須是通曉經學、品行端正的人,才可以擔任此職位。
總之,山長是一個特別的稱呼,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同時也能看出國家對山長的重視,畢竟為國家教書育人,是一個教育的楷模。
山長是歷代中書院對主講教師的稱謂。五代十國時期,蔣維東隱居橫山講學,受教者甚多,蔣維東被尊稱為“山長”。次後“山長”就成為了教師的尊稱。元代山長直接由朝廷任命,給以行政官職,領取奉祿。明代書院山長有的是公推,有的是地方紳士推薦,也有的書院自我任命等等。清朝山長的推薦大致與明代相同,大同小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