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楊林33136525280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沒有朋友遇到這樣的困惑:領導要提拔你,但你卻莫名的擔心不能勝任,理由很牽強或者一堆理由;遇到賺錢的機會,你卻找理由認為賺不到錢或者這錢不能賺(當然非法的不算);遇到心儀的人,你卻認為對方不可能喜歡你,或者你會告訴自己,Ta有挺多缺點,算了吧;遇到好的發展平臺,可以施展才華,你卻覺得我可不行,再說吧。遇到有益有品的人,希望多接觸,但卻因為自己的各種忙和理由不能約談,慢慢淡出接觸。

    這樣的發生還有很多,不勝列舉。每次都是有原因有理由的,甚至還沒有開始嘗試,還沒有仔細為目標做一點計劃之前,就已經因為各種理由放棄了。

    這是因為什麼?是因為我們真的不夠好,真的沒能力,真的不需要,真的那麼忙?或許都不是,而是因為潛意識裡認為自己不配得。潛意識裡認為不配得到金錢,不配得到重用,不配得到滿意的伴侶……

    關於潛意識裡的不配得感,是因童年經歷造成深深的自卑,進而做出潛意識定義,認為自己不夠好,不配得。可是很奇怪,當我們在帶著可能不配得的覺知,處理當下工作生活中的各種決定時,竟然出現那麼多產生不配得感的方向:金錢,升職,友誼,愛情,家庭,事業等等方方面面,甚至是睡一個懶覺,吃一頓大餐,買套名牌化妝品,細枝末節裡都有,無從下手。這是為什麼?難道“不配得感”這個界定,就得這樣不知方向的去覺知,被動的去解釋?我覺得,似乎“不配得”這個界定還能更具體的解釋。而且解釋的越準確,越具體,越能抓住根本,從容成長,主動覺知。

    我認為,“不配得”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不配得到父母的愛”。如果一個孩子,童年時遭受過體罰,打罵,侮辱等傷害,經歷過不乖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語言威脅等等不良經歷。所有經歷,無論開玩笑也好,半真半假也罷,孩子都是認真的,因為孩子心靈是敞開的,傷害是徹底的。孩子是最好的資訊接收器,卻是最差的資訊解釋者。孩子會怎樣定義這些經歷?孩子會認為父母這樣對我都是因為我不夠好,我不值得被愛,如果他認為連最親的父母的愛都不配得,他還能配得什麼?

    因此,在生活方方面面裡的不配得,是因為這個因果關係:因為不配得父母的愛所以不配得其他美好的東西。哦,原來不配得好工作,好伴侶,好職位……根本原因是因為不配得到父母的愛。

    那麼,事情明朗了,就好比不用在萬條樹枝上下功夫了,處理好樹根才是根本。而且樹根處理好了,樹枝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七老八十時活成一個可愛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