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蘭頌
-
2 # 南平北
先作詞還是先作曲?個人覺得,要看什麼樣的歌曲。如果是進行曲之類的,先作曲比較好。可以保證曲子的節奏。還有,宣傳類的,也適合先作曲。
電視劇插曲,以及愛情歌曲,情感表達類的,適合先作詞。以便詞的內容,能充分表達作者的情懷。這是我自己認為的。不知道藝術家是怎麼做的。
-
3 # 張永科38
謝邀請簡作答。這個問題涉及到作詞和作曲兩個方面。按理來說,無論是詞作者還是曲作者,都應該通吃!O一,對於詞作者來說,我先作詞,你來譜曲。若你先作了曲,我也可根據樂曲的主旋律給填上歌詞(這比先作詞難度要大些)。比如,二泉映月,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等,是先有曲由王健後填的詞。廣東音樂,彩雲追月,是先有曲由傅林後填的詞。O二,對於曲作者來說,先有歌詞,曲作者可根據歌詞內容,選擇適當的調式,運用能展現歌詞內容的主旋律來作曲。達到意在高山顯高山,意在流水顯流水的效果!如果先有了樂曲,要後填詞,這雖然應由詞作者來完成,但曲作者也應掌握填詞的方法!在我公開發表的作品中,別人先作詞,我後作曲的居多。凡詞曲都是我的作品,都是在採風時先寫了曲,回來後才填的詞。但總體是,對詞作者來說,先有曲後填詞難度要大些。
依照我的看法是,之所以先作詞後譜曲比先作曲後填詞者居多,是因為與電視專題、文藝晚會、影視作品的創作流程相關。在一度創作、二度創作、三度創作中,文字或作詞,易主題先行。於是,曲隨詞走的創作方式,持續至今經久不衰。
但要說為名家名作而作曲演唱的例外。如,1937年春,艾青再一次將自己的詩作《煤的對話一一A-Y.R.》(副題為給又然),在胡風主編的《學習與工作》叢刊上發表的,也陸續編入作者多部詩集。1949年,作曲家錢仁康將其譜為五線譜。
以上先作詩後作曲,給哲理詩插上奏鳴曲翅膀,絕不是為電視專題、文藝晚會、影視作品主題先行,只為作曲家純音樂創作,默默無聞地存在著,初收《錢仁康歌曲集》。
為文藝晚會譜曲的詩,有李又然的《黨一一我永久的生命》,原載於《詩刊》月刊(1979年3月第3期);後又以《我永久的生命》為題載於《詩刊》月刊(1983年3月第3期)。
就是這首詩,後又以歌名《致遠方》,由作曲家楊人翊作曲,在哈爾濱電視臺《揚起愛的風帆》電視文藝晚會第一次播出。
這樣,一經文藝晚會首唱,一唱再唱場景頻出。地方臺唱,中央臺唱,唱響全國。原因之一是,雖主題鮮明,可歌詞適合。
《天上人間母子情》這首歌關聯的故事絕不是傳說,是真人真事寫成的電影電視情景悲喜劇。由我為電視劇《沒媽的孩子》作詞的主題歌,流行歌手張行作曲,範琳琳演唱。
因此,依照我的看法是,先作詞後譜曲和先作曲後填詞,實際上都可以,最好1+1<2。網紅歌曲,多唱作人;唱作人的詞曲唱,天然渾成,最接地氣,實為他人,所難取代。
最該說的一點是,古今中外,詩詞歌賦,終為創作流行音樂底蘊之鑰,詞曲唱皆如此。眾所周知,毛澤東的詩詞歌曲那樣多首一一傳唱度高,感召力強,大氣磅礴,恢弘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