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舒:姬姓,魏氏,名舒,亦名荼,諡“獻”,所以也稱魏獻子。東周春秋後期晉國卿,著名的軍事改革家、軍事家、政治家。晉名將魏昭子絳之孫,晉軍步戰的創始者。
在軍事史上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由車戰向步戰的轉移,僅此一件,就足已使他名垂青史。魏舒方陣的出現是春秋軍事史上的大事,是中國車戰向步戰轉變的劃時代的標幟。
2、魏攸:東漢末期人物,劉虞部下,東曹掾,右北平人。劉虞與公孫瓚因對外族的政見不同而日益磨擦。劉虞欲討伐公孫瓚時作勸阻,因其認為公孫瓚尚有利用價值,故此劉虞暫停討伐公孫瓚的打算。魏攸死後,劉虞忍無可忍下攻擊公孫瓚,受公孫瓚反擊潰敗被斬。
3、魏徵:字玄成,祖籍鉅鹿郡下曲陽縣(現晉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號“文貞”。葬禮從簡。同年入凌煙閣。
4、魏禧:字冰叔,一字凝叔,號裕齋,亦號勺庭先生。江西寧都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與侯朝宗、汪琬合稱“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與兄魏祥、弟魏禮並美,世稱“三魏”。三魏兄弟與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邱維屏、彭任、曾燦等合稱“易堂九子”。
5、魏源:名遠達,字默深、墨生、漢士,號良圖,漢族,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司門前(原邵陽縣金潭)人。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道光二年( 1822年)舉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進士。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歸隱,潛心佛學,法名承貫。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代表。
1、魏舒:姬姓,魏氏,名舒,亦名荼,諡“獻”,所以也稱魏獻子。東周春秋後期晉國卿,著名的軍事改革家、軍事家、政治家。晉名將魏昭子絳之孫,晉軍步戰的創始者。
在軍事史上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由車戰向步戰的轉移,僅此一件,就足已使他名垂青史。魏舒方陣的出現是春秋軍事史上的大事,是中國車戰向步戰轉變的劃時代的標幟。
2、魏攸:東漢末期人物,劉虞部下,東曹掾,右北平人。劉虞與公孫瓚因對外族的政見不同而日益磨擦。劉虞欲討伐公孫瓚時作勸阻,因其認為公孫瓚尚有利用價值,故此劉虞暫停討伐公孫瓚的打算。魏攸死後,劉虞忍無可忍下攻擊公孫瓚,受公孫瓚反擊潰敗被斬。
3、魏徵:字玄成,祖籍鉅鹿郡下曲陽縣(現晉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建立“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號“文貞”。葬禮從簡。同年入凌煙閣。
4、魏禧:字冰叔,一字凝叔,號裕齋,亦號勺庭先生。江西寧都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與侯朝宗、汪琬合稱“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與兄魏祥、弟魏禮並美,世稱“三魏”。三魏兄弟與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邱維屏、彭任、曾燦等合稱“易堂九子”。
5、魏源:名遠達,字默深、墨生、漢士,號良圖,漢族,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司門前(原邵陽縣金潭)人。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道光二年( 1822年)舉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進士。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歸隱,潛心佛學,法名承貫。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