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清順治年間,順義縣有一富戶姓貢,家中財產頗豐,中年時有了兒子貢慶有,貢家一傭人也生了個兒子叫李福。在傭人的請求下,貢家允許李福陪同貢慶有跟隨同一位老先生讀書。
兩個孩子十四歲時,李福在一天夜裡夢中看見天門大開,有兩位神人降臨院落中,一神人指著貢慶有說:“他怎麼樣?”另一神人說:“他是全福之人,十七歲中秀才,十九歲中舉人,官位二品,一世榮華富貴。”又指著問李福一生將怎樣,神人說:“他是苦命人,一生功名無份。”說完兩位神人就昇天而去,天門關閉。李福醒來後很納悶,將此夢告訴了父母朋友。
李福始終留心著貢慶有的境遇,在十七歲那年,貢慶有果真中了秀才,而李福這時已經不讀書了,開始在家種地。貢慶有為人既刻薄又暴戾,可謂作惡多端,可他自中秀才後,仕途順暢,後來真的官至二品,做官後更是貪贓枉法,殘害百姓。
李福認為貢慶有這樣一個惡人必得惡報,但貢慶有一直活到七十多歲,財勢俱全,人丁興旺,而且還預知了自己的死期。很多人以為做惡後沒立時遭報應,從而對報應之理產生疑惑。李福就是這樣,他心中也頗為不平,想到陰間看個究竟。就在貢慶有去世的當天,李福也死了來到地府。
李福發現貢慶有在陰間居然還受到了禮遇,於是更加憤憤不平,隨即將自己的疑惑訴於閻王,閻王命判官開啟一簿子看,只見上面記錄著貢慶有的生死善惡。閻王說:“他祖輩做了很多大善事,這世做惡將以前積的德損耗了不少,但還有很多,下一世還將享福,不過沒這一世大了。至於他作惡的事,那是還沒到要報應的時候。”並告訴李福,說李福祖輩因為沒行善積德,所以這世本應該受苦,但因為這世一心行善積德了,所以衣食無缺,已經不錯了,等到再轉生就享福了。
閻王特意允許李福跟隨貢慶有轉生,只見貢慶有轉生到了一富貴之家中,李福自己則轉生到了一中等人家。貢慶有長大後當了縣令,仍舊殘害百姓,貪贓枉法,陷害良善,他曾酷刑迫供挖去了人的雙眼,在另一案子中還剁去了人的雙腿。七十歲時暴病而亡。
李福這一世依舊行善積德,而且開始努力修行,在貢慶有死後,他已經可以元神出竅去陰間一看究竟了。只見貢慶有在陰間受到了審判,簿子記錄著貢慶有的福德已經全部享受殆盡,他在當官時挖人雙目,剁人雙腳這些事已經沒有什麼福德可以抵償,必須以身還債,於是被罰轉生到一貧苦人家,雙目失明,雙腳殘廢,整日在大街上乞討,苦不堪言。
李福看見了貢慶有這三世,更加發奮的修行,希望自己可以早日超脫輪迴之苦。
古訓雲:“積善餘慶,積惡餘殃”、 “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古人深信天道承負因果報應,對於天地神明都是心存敬畏,認為行善去惡是本份內的事。然而有的人不善於觀察,卻說那個人行善卻沒見到好的際遇,那個人做惡卻也沒見其得禍,因此心生疑義,懷疑善惡報應。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報應有早有遲,比喻形與影是說報應是必然的,一般說來,早報較輕,遲報從重,一切都在天理的安排之中。
人如果能明瞭事理,把報應二字反覆思考,擇善而從,自然就會避免惡報,得到善報。
行善不見善,前世有缺欠。做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
勸君莫作惡,業報唯自受,勸君多行善,消業增福德。
道教經典《太上感應篇》: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清順治年間,順義縣有一富戶姓貢,家中財產頗豐,中年時有了兒子貢慶有,貢家一傭人也生了個兒子叫李福。在傭人的請求下,貢家允許李福陪同貢慶有跟隨同一位老先生讀書。
兩個孩子十四歲時,李福在一天夜裡夢中看見天門大開,有兩位神人降臨院落中,一神人指著貢慶有說:“他怎麼樣?”另一神人說:“他是全福之人,十七歲中秀才,十九歲中舉人,官位二品,一世榮華富貴。”又指著問李福一生將怎樣,神人說:“他是苦命人,一生功名無份。”說完兩位神人就昇天而去,天門關閉。李福醒來後很納悶,將此夢告訴了父母朋友。
李福始終留心著貢慶有的境遇,在十七歲那年,貢慶有果真中了秀才,而李福這時已經不讀書了,開始在家種地。貢慶有為人既刻薄又暴戾,可謂作惡多端,可他自中秀才後,仕途順暢,後來真的官至二品,做官後更是貪贓枉法,殘害百姓。
李福認為貢慶有這樣一個惡人必得惡報,但貢慶有一直活到七十多歲,財勢俱全,人丁興旺,而且還預知了自己的死期。很多人以為做惡後沒立時遭報應,從而對報應之理產生疑惑。李福就是這樣,他心中也頗為不平,想到陰間看個究竟。就在貢慶有去世的當天,李福也死了來到地府。
李福發現貢慶有在陰間居然還受到了禮遇,於是更加憤憤不平,隨即將自己的疑惑訴於閻王,閻王命判官開啟一簿子看,只見上面記錄著貢慶有的生死善惡。閻王說:“他祖輩做了很多大善事,這世做惡將以前積的德損耗了不少,但還有很多,下一世還將享福,不過沒這一世大了。至於他作惡的事,那是還沒到要報應的時候。”並告訴李福,說李福祖輩因為沒行善積德,所以這世本應該受苦,但因為這世一心行善積德了,所以衣食無缺,已經不錯了,等到再轉生就享福了。
閻王特意允許李福跟隨貢慶有轉生,只見貢慶有轉生到了一富貴之家中,李福自己則轉生到了一中等人家。貢慶有長大後當了縣令,仍舊殘害百姓,貪贓枉法,陷害良善,他曾酷刑迫供挖去了人的雙眼,在另一案子中還剁去了人的雙腿。七十歲時暴病而亡。
李福這一世依舊行善積德,而且開始努力修行,在貢慶有死後,他已經可以元神出竅去陰間一看究竟了。只見貢慶有在陰間受到了審判,簿子記錄著貢慶有的福德已經全部享受殆盡,他在當官時挖人雙目,剁人雙腳這些事已經沒有什麼福德可以抵償,必須以身還債,於是被罰轉生到一貧苦人家,雙目失明,雙腳殘廢,整日在大街上乞討,苦不堪言。
李福看見了貢慶有這三世,更加發奮的修行,希望自己可以早日超脫輪迴之苦。
古訓雲:“積善餘慶,積惡餘殃”、 “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古人深信天道承負因果報應,對於天地神明都是心存敬畏,認為行善去惡是本份內的事。然而有的人不善於觀察,卻說那個人行善卻沒見到好的際遇,那個人做惡卻也沒見其得禍,因此心生疑義,懷疑善惡報應。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報應有早有遲,比喻形與影是說報應是必然的,一般說來,早報較輕,遲報從重,一切都在天理的安排之中。
人如果能明瞭事理,把報應二字反覆思考,擇善而從,自然就會避免惡報,得到善報。
行善不見善,前世有缺欠。做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
勸君莫作惡,業報唯自受,勸君多行善,消業增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