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68581971126

    傅雷告訴傅聰“民族觀念是立身處世的根本要求”,要求傅聰“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對不起國家、對不起同胞的事發生。否則藝術家的慈悲與博愛就等於一句空話了”。傅雷無數次提醒孩子感性認識要經過理性的整理歸納,以“深深的化入自己的心靈”、把“心靈中最優秀最特出的部分”牢牢抓住,他還告訴孩子“我認為教育當以人格為主,知識其次。孩子品德高尚,為人正直;學問欠缺一些沒有關係”。對於鋼鐵意志,傅雷不僅授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常心對待得失”的人生境界,還鼓勵孩子要堅強,“你能堅強(不為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

    雖然傅雷說“知識其次”“學問欠缺一些沒有關係”,但對如何做學問,卻反覆強調“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不僅與傅聰溝通如何提升鋼琴水平,鼓勵他勤學苦練,告訴他自己對音樂和藝術的體悟,還引導在海外的他廣泛閱讀,學習各方面的知識,“爸爸說,除了你鑽研業務之外,一定要抽出時間多多閱讀其他方面的書,充實你的思想,培養各方面的知識——爸爸還希望你看祖國的書報……”而對於如何學習,他告訴孩子:“求學的目的應該是‘化’,而不是死吞知識。”“在具體的學習方面,我一向不大重視學校的分數,分數同真正的成績往往不一致。”

    今天,家長都對教育有一種目標設定。傅雷期望傅聰成為“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那麼,他的這一目標實現了嗎?霍夫曼教授評價傅聰說“在你的心裡有肖邦的靈魂,而波蘭的鋼琴家們卻沒有”。傅聰自己也曾說:“我的東方人的根真是深,好像越是對西方文化鑽得深,越發現蘊藏在我內心裡的東方氣質。東方自有一種和諧,人和人的和諧,人和大自然的和諧。東方的藝術是要化的,因為化了所以能忘我。忘我所以能合一,和音樂合一,音樂、音樂家、聽眾都合一。”

    某種角度講,傅雷並不是一個“民主型”的家長,而是一個事無鉅細都提出嚴格要求的家長。但《傅雷家書》所及話題無不是引導孩子求真、向善、審美,談論的都是“肖邦的詩人氣息”“宋元明清的畫作”“漢魏人的胸懷味道濃、蒼茫一片,千古之下仍令人緬想”。也就是說傅雷所要求與談論的不是車子、房子、票子、分數、成績,語境之中毫無世俗的喧鬧與功利。而今天家長提出的要求即使不是“分數”,也是“有用”。我們總是在反思,今天的教育到底缺少什麼?重讀《傅雷家書》,可以感覺我們現在的教育大體上缺少的是超脫與寧靜,而畢其功於“有用”。如果說《傅雷家書》反映了那個時代人的精神狀況,相比之下今人更為追求“快”“多”和“有用”,在資訊氾濫全媒體時代“靜為躁君”“寧靜致遠”“靜以修身”這樣的智慧似乎被淡忘了。一味追求與索取,到頭來所收穫的物質、金錢,卻是無趣的。今天,如何把節奏慢下來,把心安頓好,獲得內在的從容顯得尤為重要。雖然客觀上從不存在一個沒有煩惱、挑戰、困頓的世界,但唯有內在的頓悟才能讓人安靜下來,看到詩和遠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煤礦掘進機怎麼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