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斟滿
-
2 # 哈嘍青史
秦瓊幾次易主 是為了讓社稷國家安定 玄武門之變 秦王李世民是為了自己的私心 而秦瓊不願意去參加皇家內鬥
-
3 # 江暮雲
秦瓊是我們熟知的人物,小說中他是“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的秦叔寶,正史中他勇武過人、功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他自投奔李唐之後,屢建戰功,在李世民的麾下可謂是得遇明主。但李世民靠兵變上位,這種需要最信任的人參與的事情秦瓊卻消極參與,這是為何?
其實也不難理解,我給大家逐一分析。
一、 秦瓊疾病纏身,無力參與秦瓊雖有能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勇武,但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在大小征戰中傷沒少受,血沒少流。在李唐建立被後,就疾病纏身,每逢病時就對人說:“我戎馬一生,歷經大小戰鬥二百餘陣,屢受重傷,前前後後流的血能都有幾斛多,怎麼會不生病呢?”秦瓊為李唐打拼了大半輩子,到最後已經沒有多少精力再為主公效力了。戎馬於疆場的歲月早已逝去,這時的他只想安穩地過日子,消極應戰完全可以理解。
二、 秦瓊害怕“狡兔死,走狗烹。”秦瓊雖是武將,但根本不是一介只懂戰鬥的武夫,他很有頭腦。歷史上輔佐君王成就霸業的功臣少得善終,秦瓊可能是想到了這一點,害怕自己在幫李世民上位之後,會“狡兔死,走狗烹”。與其為主效力,不如明哲保身。
三、 李世民的行為有些“過分”秦瓊是個深明大義的人,李世民愛民如子,眾望所歸,他可以為李世民流血、做貢獻。但李世民弒兄上位這種事情卻是很不道德,秦瓊作為忠實的臣下,自然不能阻止或者公然反對,透過消極應戰這種方式,無疑是表達自己不滿的最好辦法。
個人見解,若有不同意見,期待大家的指正交流!
-
4 # 洛水清風
秦瓊號稱隋唐第一悍將,自從歸順唐朝後,幾乎參加李世民指揮的所有戰役,為唐朝統一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就連不可一世的尉遲敬德也是被秦瓊打敗後,才歸順大唐。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秦瓊也參加了,但給人的印象存在感很低,沒有像尉遲敬德那樣斬殺李元吉,帶兵逼宮李淵。做為手下第一猛將,在玄武門之變中為何如此消極呢?
一是秦瓊的地位應該高於尉遲敬德,完全沒必要衝鋒在前,也用不著他一馬當先。只要有他在,那就是對李建成兄弟莫大的震懾。史載秦瓊驍勇剽悍,又有志向氣節,不像尉遲敬德那樣是個打打殺殺的粗人。再說,沒等秦瓊動手,李建成兄弟已被殺死。
二是秦瓊有傷在身,他能參加玄武門之變,已經是竭盡全力了。秦瓊曾說過:我戎馬一生,歷經大小戰鬥200餘陣,屢受重傷,前前後後血都流有幾觥多,並於貞觀12年早早去世。一個如此遍體鱗傷的將軍 ,自然比不過生龍活虎的尉遲敬德。我估計事變前,李世民早已做過分工,考慮到秦瓊的身體狀況,肯定不會讓他打頭陣的。
不是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消極,是在是他有難言之隱。有人該說,那為啥秦瓊在凌煙閣24功臣畫像中排名最後,不就是他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不積極嗎?
李世民建造凌煙閣,畫24名功臣像,目的在於彰顯功臣的歷史地位,壓制他們的驕傲情緒,防止功臣懷有二心。試想,皇帝對你這麼好,你還有什麼造反的理由。在建凌煙閣時,秦瓊已經去世。對他的褒獎,已經達不到這個目的。再說,秦瓊人都不在了,排名第幾位他也不會計較了。
回覆列表
正如魏徵後來的評價,秦瓊是一個良臣,但不是忠臣,他只會忠於社稷和國家,而不是為了某一人而去動搖社稷和國家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