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木夕小小

    也不是啦,潑辣的女生性格比較豪爽的,他們說話比較直來直去,叫人覺得很蠻的感覺,其實女生都是一樣的,都希望有一個真心喜歡自己的,潑辣的女生如果說話比較尖你也不要太在意,畢竟是女生,也不能用性格來衡量她,你真心要追就要學會怎樣接近她,慢慢了解他,然後你會覺得,其實吧,女生都是一樣的,沒有難追好追,主要看你的真心

  • 2 # 玄學之智劉大懶人

    各種味覺中,對辣的喜好是唯一需要後天養成的一項。有點像煙癮,又有點像酒量,又淺淺包含了人類小小的受虐傾向。因為第一口辣必定是讓你流淚齜牙的,但,何以又開始嘗試第二口、第三口的呢?何以從不吃辣慢慢走向了嗜辣呢?這樣思考一下,吃辣真是人類的各種飲食習慣中最神秘的一種了,它是對一個人的好奇心、好勝心、敏感度、依賴度等等的綜合挑戰。

    我有問過一個四川的朋友,你什麼時候開始吃第一口辣?她想了想,回答說,依稀記得是一歲半兩歲時,爸媽直接給了她一碗擔擔麵,如果不吃這面,就沒有別的吃。於是那天她坐在地上一邊哭一邊吃,辣油吃得身上一塌糊塗,地上也到處都是,但終於把整碗都吃完了。

    “我們四川小孩都是這樣過來的誒。”她笑著說。

    但朋友不算是四川人裡嗜辣的,她現在住在東京,覺得吃得清淡一點也很好。可當她父母過來一起住幾天時,就會忍受不了沒有辣味的日子。隨身帶辣椒醬這件事,對中國很多地區的人來講,與其說是為了更好的味道,不如說是在陌生地方尋找一種安全感的最有效方法。很多人拿著這瓶辣椒醬,吃炸豬排也加上一點,吃沙拉也加上一點,甚至我還看過,吃小籠包也要加上一點的。那是在上海的一家老字號小籠鋪子,小籠端上來之後,鄰桌兩個女生嫌燙,先戳了個洞把湯倒掉,然後開始往洞裡面填塞辣椒醬,填滿後吃一口,鄙夷地說:“哈,這辣椒醬也太次了。”

    跟嗜甜的人、嗜鹹的人,甚至是嗜苦嗜臭的人都能掰扯一下的“最好先試試原味”這回事,在我經驗裡,最好不要跟嗜辣的人掰扯。嗜辣的人基本上,本身的人格也很辣,基本都帶有一點獨裁感,所以我坐在鄰桌,只是默默地吞下了我的小籠包。

    另有一種人,其性格的執拗能與嗜辣者比肩的,叫作“堅決不吃辣星人”。比如我父母,要是他們也在那天的小籠店,恐怕我爸爸會強忍火氣循循善誘那兩個姑娘,“對不起,你們這樣是不對的,你們到底有沒有看見小籠包最美好的一面啊?!”

    我也有同齡的朋友是那樣的“堅決不吃辣星人”。一群人去吃火鍋、吃湖南菜、吃川菜、吃貴州菜、吃泰國菜,大家都吃得興高采烈,唯有一個默默只對涮白湯鍋、炒豌豆尖、煮白菜伸手的,就連只帶有一星星辣的臘肉或豬肝,也絕不願意伸一下筷子。最後還會抱怨炒飯不合格,說好不辣的,還是帶著辣味。

    “可能他們的炒鍋也是辣的吧。”他幽怨地說。

    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跟我一樣,處於兩極的中間。必須慶幸,這樣的人是可以得到最多不同型別樂趣的人。吃辣於我們來說,不是依賴,而是放鬆;不是禁忌,卻是挑戰。這樣一想,大概大多數人都會跟我一樣,對自己說,啊,我性格真好。

    一位先生曾幻想開一家全部吃辣的店,名字就叫“大辣辣”,店名要用黃庭堅的字型書寫;一進店就要有個大銅鍋,煮各種辣的滷味(若裡面一半是內臟,就更顯歡娛了);選單裡要有七天七夜都吃不完的世界各地的辣味料理,連甜品都是辣椒冰激凌什麼的;為了解辣,不僅要有啤酒,還要有北海道當天運來的新鮮牛奶。

    先生所寫的,其實還有很多這家其實並不存在的店的細節,各種花樣繁複、各種值得嘗試。所以呢,仔細一想,大多數人吃辣的目的也就是更多的樂趣啊,好玩點,再好玩點,人生吃辣的目的,也就在此了。

    祝愛吃辣的人,都辣麼辣麼地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