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郝小仙呀

    不愛勞動的孩子難成才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才的前提是成人,能自立於社會。成才的標誌是成功,即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人生的價值。成人離不開勞動,嚮往成功就會從心底裡尊重勞動。  因為,勞動是人類存在的基礎和條件,是一個人在體格、智慧和道德上臻於完善的源泉。不能設想一個不會自理、在家裡什麼活兒都不幹的孩子,而能夠在離開父母之後完全獨立地生活,獨立於社會。勞動觀念的培養、勞動習慣的養成、勞動技能的掌握,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條件。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父母所給予孩子的勞動教育,是他們瞭解社會生活、長大以後參加社會勞動的準備和基礎。

      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現象是司空見慣的:一方面做父母的對自己獨生的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為孩子的成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卻忽視了孩子的勞動教育,剝奪了孩子勞動的權利,以至弱化了孩子的生存能力,並在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不勞可獲”的種子。一些家長經常這樣教訓孩子:“你現在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沒出息,就讓你去掃馬路、當工人!”於是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體力勞動就成了下賤的代名詞,躲避勞動、鄙視勞動成為必然。有時候孩子跟在大人身後也想做點家務活,媽媽卻說“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幹什麼?別給我幫倒忙,不用你插手!”就這樣,在無意之中挫傷了孩子勞動的積極性。對上了學的孩子,父母們總有這樣的教導:“只要你好好學習,家裡什麼事也不用你做。”孩子被排除在家務勞動之外,就連自理性勞動也由家長來承擔。甚至在學習上,給孩子準備學習用品、收拾書包,為孩子檢查作業、出測驗題,替孩子查字典、解難題……這種“全方位服務”使孩子對父母產生了巨大的依賴,勤奮、勤勞無從談起。有的家長認為“現在生活富裕了,可以僱人幹活,沒有必要讓孩子勞動。”孩子則學會了花錢找人做值日、寫作業……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付出,更需要他們自己在成長中增長才幹。父母現在可以替代孩子動手做事,卻不能在將來替代孩子在社會上獨立做人。辛勤勞動是通往成功的橋樑,好逸惡勞將播下失敗的種子。專家們分析說,讓孩子從小做些家務,可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成果、珍視家庭親情、尊重他人等品質,他們長大以後自然比那些“四體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

      勞動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是做人的起點。孩子參與勞動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勞動的樂趣與艱辛,懂得什麼是來之不易,學習處理問題的技巧,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父母要及早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提供跟父母一起做家務的機會,手把手地教,讓孩子不會的事情學著做,會做的事情經常做,在自我服務和家務勞動中獲得真實的體驗、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這將對孩子終身受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季取暖不能使用空調和暖氣,還有哪些更好的取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