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火蟻

    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6回說“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如滅魏之後,未識天命所歸何人。”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意思是天上不能有兩個太陽,世間不能有兩個國君。

    這句話出自《孟子.萬章上》“天無二日,民無二亡,舜既為天子,以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

    這句話也可以說成是“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天無二日,地無二王”。

    三國演義中所寫的三國鼎立,是歷史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但是中國從秦朝開始人民就明白啦,中國歷史發展規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四分五裂的國家裡生活,人民如入火坑,一是政令不統一,二是看人民的造化,遇見明主,生活就好一些,遇見昏主,人民更苦。所以老百姓都盼望有英明偉大人物能統一中國,讓老百姓過上安定幸福的日子。所以“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也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呼喚統一的心聲。

  • 2 # 小荼茶語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天上不能有兩個太陽,世間不能有兩個國君。也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天無二日,地無二王”。“民無二王,天無二日”。《孟子·萬章上》:“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

    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六回:“‘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如滅魏之後,未識天命所歸何人。”明《楊家府演義》第四卷:“六郎嘆曰:‘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今只無我一人,汝等盡皆亂做。’”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下冊·第五十四章:“天無二日,地無二王。倘若張獻忠他們有不願臣服的,一律剿滅。”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古人說:民無二王,天無二日。你為什麼定要和我爭執?”

  • 3 # 老劉

    在《三國演義》裡,羅貫中在第八十六回寫道:“‘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如滅魏之後,未識天命所歸何人。”那麼,《三國演義》裡“天無二日,民無二王”這句話又源於什麼地方?出自何人之口?事情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劉備去世後,長子劉禪當政,丞相諸葛亮為了穩定蜀國,必須要繼續恢復原先的統一戰線。而此時吳國的孫權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也有與蜀求和之意,共同對付北方的魏國。於是諸葛亮就派鄧芝出使東吳。

    孫權招待鄧芝喝酒,喝到興頭上孫權說:“等到滅了曹魏,天下太平,二主分治,那就皆大歡喜了!”鄧芝明知道孫權這是在忽悠,於是藉著酒勁直接明侃:“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如滅魏之後,未識天命所歸何人。但為君者,各修其德;為臣者,各盡其忠:則戰爭方息耳。(這是演義的說法,《三國志》那個“息”為“始”)”按照正史的記載,鄧芝這意思很明白:咱們先滅了曹魏,然後咱們再打個你死我活——滅了曹魏之日,就是咱們之間的戰爭開始之時。孫權大笑:“你可真是個老實人!”

    事實上孫劉聯盟在劉備孫權這對妹夫大舅子都在的時候,也是同床異夢,雙方在提防曹魏進攻的同時,還要防備“盟友”做大,這就像魚簍的螃蟹。

    因為生活在海邊的人都知道這樣的現象:把釣上來的螃蟹放在簍子裡,不必蓋上蓋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簍子裡只要有一隻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會把它向下拉,最終的結果是沒有一隻爬得出去的。

    從以上所述,說明一個道理:天無二日,民無二王,天上不能同時有兩個太陽,老百姓不能同時有兩個君主。比喻事物統於一,不能兩大並存。所以歸納一句話,就是一國不能有兩個國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水牛發情期何時配種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