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赤火還在洲
-
2 # 杜琳營養師
記憶中最有過年味道的食物是與姥姥一起做的炸紅薯丸。
還深深地記得姥姥將蒸熟的熱紅薯用大勺先壓成泥加入白糖後,姥姥就讓我和姐姐洗乾淨手用小匙挖一匙放手心裡團成圓溜溜的丸子。滾上面粉放在盤子裡。然後放油鍋裡炸。撈出金黃的圓圓的外焦裡嫩的紅薯丸子。
香甜的味道至今難忘…
-
3 # 一條誤入歧途的狗
最能代表年味的在我們南方就屬於年糕了。年糕(年高)是過年的時候家家都會吃的一種南方糯米糕點即使在過年祭拜祖先的時候也是缺一不可的祭祀用品,叫法具有年年高升的吉祥寓意。
過年祭祀的年糕小時候是貼一張紅紙,現在都貼福字了,一看就有一種年味。
年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潮,那個時候就有關於年糕的記載那個時候確切的應該是米糕。是用普通稻米做的。
後來年糕是用黏性更大糯米來做的(據說長城就有檽米的來做貼上劑加固的)。
一到臨近春節,村裡就會開鍋打年糕,村裡人都會聚集到穀場上,把自家攢起來的檽米拿出來,在村裡廣場上男人們會架起鍋,放好石臼,先把檽米用山水煮熟,然後放入石臼,輪流由男人們掄錘打年糕,有時候還會有唱號子。打的差不多,會給邊上的小孩分一點先嚐一口。一派快樂祥和的氣氛。這是對於辛苦勞作一年的獎勵和對新的一年的期待。
石臼和錘子
煮耨米
打完年糕,當天一般家裡會做一份紅糖年糕來吃,小時候能吃到紅糖年糕那是比考試一百分都要開心的事情。濃稠的紅糖水澆在白白嫩嫩柔軟婀娜的年糕上,頓時哈喇子就沿著口角流下來。
現在年糕的吃法也多了,好多都是用機器做的。小時候的味道再也找不回了,但是每次過年都會自然的買塊年糕。給自己的孩子做紅糖年糕,算是一種傳承和回憶。
憶年味,最憶是年糕。小時候的味道。
我生於上世紀70年代初,缺衣少食,不像現在想吃什麼就有什麼。大概物以稀為貴的原因吧,儘管現在豐衣足食,雖不說天天山珍海味,但也豐富多彩,所以,說起最有年味的食物,還是在那物資匱乏的年代吃的過年的食物,最是令人難忘。這裡簡單列舉兩例,看是否有人吃過。
一、醬油沾豆腐
對,沒錯,就是醬油沾豆腐。進入臘月,父母總是要挑十來斤顆粒飽滿的黃豆,送到幾里遠的以做豆腐為生的李師傅家,隔天換回整整兩籃白豆腐。回到家,母親便把豆腐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支起油鍋炸豆腐。待油沸騰,便用筷子夾起豆腐塊放到鍋裡炸,一會兒,白白的豆腐便炸得金黃,浮在油麵上吱吱作響,。這時,母親就會拿一個碗,盛上幾塊剛出鍋的炸豆腐,再澆上一勺醬油。醬油不能太多,剛夠蓋住碗底就好,然後給我們兄妹幾個吃。那味道,香噴噴,脆乎乎,外焦裡嫩,一口一塊,剛出鍋的一碗豆腐,三下兩下就見了底。我們幾個饞貓還眼巴巴地看著油鍋,嘴角黑乎乎的,沾著來不及擦掉的醬油。我童年過年基本都要吃上好幾碗醬油沾豆腐,但隨著生活條件改善,已經好久沒吃過了,有時候偶爾想起,還心有餘念。
二、霧臘(音譯)
這是過小年時我們老家必吃的食物。我們老家臘月23日是傳說中的司門老爺昇天的日子,每年這天,他都要回天上報告所駐人家一年的情況。因此,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擦洗一新,以便給司門老爺留個好印象,回到天庭給自家說些好話。除了打掃衛生外,還準備一些好吃的,其中一道比較有特色的菜就是霧臘。主要原料是紅薯粉,白蘿蔔,紅蘿蔔,五花肉,按一定比例一鍋燉了,煮熟後粘粘乎乎,比湯濃,比粥稀,味道滑膩爽口,舌尖留香,既可口又飽肚,一兩碗下去,基本上就吃不了其它食物了。
你們那都有什麼好吃的年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