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湯若燊

    博爾赫斯的所有小說和隨筆。

    巴別爾《紅色騎兵軍》《敖德薩故事》。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

    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

    西蒙《弗蘭德公路》。

    海明威《永別了武器》。

    庫切《恥》《八堂課》。

    奈保爾《抵達之謎》《米格爾街》。

    厄普代克《夫婦們》。

    菲利浦羅斯《垂死的肉身》。

    索爾貝婁《赫索格》。

    川端康成《雪國》。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米蘭昆德拉《慢》《慶祝無意義》。

    科塔薩爾《南方高速》。

    。。。。。。

    還有紀德、託翁、莎翁、契斯、略薩等人的著作,好書很多,讀書是享受。

  • 2 # 習孑爾

    沒有最喜歡吧。

    說說最近喜歡上的一本小說約翰•威廉斯的《斯通納》。

    這本書有點曲折,被稱為遲到五十年後暢銷。

    小說講的是一個大學老師斯通納一生的故事。看著這本書,不自覺的想起來餘華的《活著》。生活總是在你覺得要好一點時,就潑來冷水。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生活是經歷一山後,再經歷更高的一山。苦盡甘來看著更像童話。

    斯通納是一個懂得收藏美好的人,懂得生活的知足。

    小時家裡的溫暖,父親對其學習以及轉學文學的支援。與妻子見面時的美好,和女兒開始的慰藉與溫存;和情人在學問共鳴,靈魂上是伴侶,短暫而歡愉。還有兩個好的朋友,一個工作的死對頭卻有很多相似之處。

    他一點點收藏著自己的美好,兢兢業業,堅持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溫柔的對抗困苦,雖然屢屢失敗。他是固執地堅守自己的原則,也會在妻子和對頭,更會在現實中妥協。

    我們平凡人如何生活?這是一本有力量的書,失敗的婚姻,生活的一個又一個打擊,斯通納坦然,又好似機械的承受,最後,生命的盡頭,我們還要期待什麼呢?

    四十三歲那年,斯通納學會了別人——比他年輕的人——在他之前早就學會的東西:你最初愛的那個人並不是你最終愛的那個人,愛不是最終目標而是一個過程,藉助這個過程,一個人想去了解另一個人。

    他在不斷成長,也不斷在自我滿足,不斷追求內心的期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放下一個傷害你很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