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潔不說謊
-
2 # Luuuuuu705
夏天再熱,有3件事也別多做,知道越早,不怕溼氣重。
1、別吃太多生冷食物
天氣越熱,越多人就喜歡吃一些生冷的食物。雖然這樣很解暑,但是要注意,生冷寒涼的食物很容易刺激脾胃,導致溼氣更加嚴重,所以即使在三伏天,也應該管住自己的嘴不要貪吃這類食物。
2、別頻繁進去空調房
夏天人體的汗毛孔本來是張開的,如果每天都在室內外進進出出,活著在烈日下出汗後,突然回到開著空調的場所,驟降的溫度會讓張開的汗毛孔突然關閉甚至堵塞,侵入體內的寒氣就更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
3、別運動後立馬洗澡
因為夏天溫度高,人比較容易出汗,特別是在三伏天,由於運動完身體出了汗會讓人覺得不舒服,就會立馬去洗澡,但這個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運動剛剛結束身體的毛孔是一個開啟的狀態的,很容易導致溼氣趁虛而入,帶來比較大的麻煩。並且運動完後心跳還在加速,如果就忙著洗澡,還會對心臟有一定的負擔。
夏天如何做才能幫助身體祛溼?這3件事要多做
1、多喝溫水
不要因為怕有溼氣就不喝水,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因為如果夏天喝水太少,身體反應性保留水分,反而可能加重水腫的情況。而多喝水,多排尿,有利於促進身體的代謝,有助溼氣排出。平時喝水儘量不要喝冰水,要以溫開水為主。還可以適當喝火麻荷葉發酵液,利用火麻、荷葉等祛溼食材搭配發酵,幫助健脾,促進溼氣更快排出。
2、溫水泡腳
泡腳不僅僅只適合冬天進行,其實夏天也很合適。夏天堅持泡腳,還可以更好的促進全身血液迴圈,身體微微出汗,對於祛溼更有幫助。泡腳的時候,還可以往泡腳水裡加一些生薑或者艾葉效果更佳。
3、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它是健脾胃的第一要穴,對所有消化系統疾病均有效果,除溼自然也少不了它。按摩足三里穴可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疏風化溼、扶正祛邪。
-
3 # 蜜雪5
少貪涼,汗岀就岀唄反正每天都洗澡對吧!雪糕冷飲,偶爾一星期一兩次是可以,養成非冰不可那肯定是不行的。洗澡每晚九點前洗乾淨並擦乾身體,我每次用電吹風吹乾頭髮還會把腋窩肘窩膝蓋窩有關節的地方吹一吹。平常沒感覺不舒服的話就是這樣,要是已經感覺不好早上刷牙噁心,便便溏澤,就得吃點去溼的中成藥了,參苓白朮丸效果很好。也有散劑,但丸藥吃起來更方便。很小粒一般藥店都有售。冬季的話我喜歡泡腳,然後用海鹽熱敷包焗腹部。肚子熱熱的岀汗後拿紙巾擦乾汗液。胃寒宮寒用這招也非常好的。
回覆列表
感謝悟空的邀請。我們身體裡有70%左右是水分,中醫裡把這些水分稱津液,分佈於我們身體各個地方。那什麼是溼氣呢?溼氣就是身體自身不能運化的水分。中醫稱為溼邪,溼氣存在我們身體會危害我們身體健康。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空氣中的溼度是最大的,所以非常多的人只把排溼看成是夏季的事,然而溼氣在一年四季都存在。只是夏季我們身體能更易感覺到溼氣的存在,如:體態睏乏、滿臉油光、面板易起疹起痘等。
那我們該如何利用好夏季祛溼呢?夏季是一個極度容易招惹溼氣也相對容易排出溼氣的季節。因為外界環境溫度較高,所以我們身體新陳代謝相對別的季節快。利用好這一點,祛溼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
1、我首推的是物理祛溼法
物理祛溼不會對我們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它的原理是透過提升我們體溫,通過出汗排出溼氣的一種方法,可以理解為靜態祛溼法,也可稱為熱療祛溼法。可以有熱水袋捂,或加熱後的沙、石、鹽、石蠟熱敷,艾條的燻烤等等。
2、健脾祛溼
脾主運化,喜燥惡溼,若為溼所困,則運化失常。一般情況下脾的好壞與溼氣有不可分割的聯絡,這兩者是相互的,所以調理好脾是祛溼的關鍵。可以透過中藥或食療來調理均可。(這裡只做指導祛溼的思路,不做方法推薦)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不熬夜,熬夜是非常傷害脾的做法。
(3)、保持居住環境的乾燥,少吹空調。
祛溼並不是透過某種方法能徹底排完的,這需要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多注意自己身體,健康才是我們獲取財富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