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62671588533

    關於夏朝的文化,雖因文獻不足,還看不到它的全貌,但正如孔子所說:“殷因子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論語》夏朝文化的發展,直接為商、周兩朝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農業生產與季節天象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中國古朝的天文曆法知識,就是在農業生產的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又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在堯舜時期,就有關於羨和、錢仲觀察日月星辰以定四時的傳說,說明中國很早就有了熟悉天文制定曆法的專職人員,天文學和曆法早就很發達.春秋魯太史引《夏書》有“辰不案於房”的記載①,就是說在某年某月朔日發生態房宿位置上的一次日食.這次日食,現存《尚書》把它系在仲康時期的《胤徵》篇中,近朝學者有的推算在公元前二一六五年,有的推算在公元前一九四八年,相差頗遠,但都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又《竹書紀年》謂夏策十年“夜中星隕如雨”.如果這一記事可信的話,那末至遲在公元前十六世紀初,中國就有了流星雨的記錄.中國傳統的干支紀日法,起源是很早的.夏朝末期的帝王有孔甲、胤甲、履癸(桀)等,都用天於為名,說明當時用天干作為序數已餃普遍.夏朝的歷法,是中國最早的歷法.當時已能依據北斗星旋轉斗柄所指的方位來確定月份,夏曆就是以斗柄指在正東偏北所謂“建寅”之月為歲首.“夏數得天”《左傳》,是說夏朝的歷數比較正確地反映了天象,所以孔子主張籲虧夏之時”《論語》.儲存在《大戴禮記》中的《夏小正》,就是現存的有關“夏曆”的重要文獻.“文字的發明及其應用於文獻記錄”,是由野蠻高階階段過渡到文明時朝的重要標誌之一.從仰韶文化到大漢口文化,原始文字已經出現,並在逐步發展中.在殷墟等處發現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是中國現巳發現的較早的文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正如郭襪若同志所說:“中國文字,到了甲骨文時朝,毫無疑問是經過了至少兩三千年的發展的.”從殷墟時朝上溯到夏初,不過八、九百年,夏朝已有文字和文獻記錄,是無可懷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傷退是退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