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評價,也沒資格評價。
只敢說說個人的感受。
據說馬三爺自己的三位搭檔,分別是:
有交情有買賣的張慶森;
沒交情有買賣的趙佩茹;
沒交情沒買賣的王鳳山。
據說還有一位
有交情沒買賣的劉奎珍。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王老不如另外幾位。
其實不然,這說明馬三爺和王老的交情,已經到了“不見外”的境地。
王老離世之後,馬三爺也不再使對口活:
“我這輩子再也不找別人為我量活了。”
撇開年事方面的原因,還是因為沒有比王鳳山先生,更適合馬老的人了。
這本身對王老,就是莫大的肯定。
王老捧哏的言語不多,甚至有《追》這樣的對口,一句話不說的。
其實這是馬老的返場,王老不攪和。
不過該說的詞兒,王老絕對不漏;
該翻的包袱,王老動靜也絕對不小。
總體感覺,王老的捧哏,不爭不搶不攪不支不耽誤,是本規規矩矩的教科書。
有人總好拿王老和另兩位比。
我倒覺得,王老更適合馬老老年間的風格。
趙佩茹先生是“全宇宙第一”(少馬爺語),怹與馬老的合作,就如孫猴和如來各顯神通,憋著勁兒互掐,絕對的精彩。
但是,暮年以後,再讓兩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在臺上這麼使活,您能落忍?
再說也掐不起來了不是?
至於張慶森先生,是馬老一點一點喂出來的。就好比黃族民之於少馬爺。
相對於王老和趙老,張先生口風有點偏老派,而且風格比較硬,比較適合年輕時的馬老。
老年之後,馬老的嗓子更加悶啞,張先生偏大的嗓門和偏硬的風格就不太適合了。
馬老老年間的風格,還就是需要,王鳳山先生這樣不攪和的捧哏。
所以有行家總結說,
張慶森先生適合年輕時的馬老,
趙佩茹先生適合壯年時的馬老,
而王老就適合老年時的馬老。
也就無所謂高下。
一語中的。
最後,別看王老說相聲蔫蔫的,使起板兒來,那精氣神兒!
學會王高李,有個好身體!
以上……
不敢評價,也沒資格評價。
只敢說說個人的感受。
據說馬三爺自己的三位搭檔,分別是:
有交情有買賣的張慶森;
沒交情有買賣的趙佩茹;
沒交情沒買賣的王鳳山。
據說還有一位
有交情沒買賣的劉奎珍。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王老不如另外幾位。
其實不然,這說明馬三爺和王老的交情,已經到了“不見外”的境地。
王老離世之後,馬三爺也不再使對口活:
“我這輩子再也不找別人為我量活了。”
撇開年事方面的原因,還是因為沒有比王鳳山先生,更適合馬老的人了。
這本身對王老,就是莫大的肯定。
王老捧哏的言語不多,甚至有《追》這樣的對口,一句話不說的。
其實這是馬老的返場,王老不攪和。
不過該說的詞兒,王老絕對不漏;
該翻的包袱,王老動靜也絕對不小。
總體感覺,王老的捧哏,不爭不搶不攪不支不耽誤,是本規規矩矩的教科書。
有人總好拿王老和另兩位比。
我倒覺得,王老更適合馬老老年間的風格。
趙佩茹先生是“全宇宙第一”(少馬爺語),怹與馬老的合作,就如孫猴和如來各顯神通,憋著勁兒互掐,絕對的精彩。
但是,暮年以後,再讓兩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在臺上這麼使活,您能落忍?
再說也掐不起來了不是?
至於張慶森先生,是馬老一點一點喂出來的。就好比黃族民之於少馬爺。
相對於王老和趙老,張先生口風有點偏老派,而且風格比較硬,比較適合年輕時的馬老。
老年之後,馬老的嗓子更加悶啞,張先生偏大的嗓門和偏硬的風格就不太適合了。
馬老老年間的風格,還就是需要,王鳳山先生這樣不攪和的捧哏。
所以有行家總結說,
張慶森先生適合年輕時的馬老,
趙佩茹先生適合壯年時的馬老,
而王老就適合老年時的馬老。
也就無所謂高下。
一語中的。
最後,別看王老說相聲蔫蔫的,使起板兒來,那精氣神兒!
學會王高李,有個好身體!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