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韓勁thinkdifferent

    很正常,一開始是皇家祭祀專用的,所以將這類顏色稱之為祭藍,後來民間叫著叫著就變霽藍了,(簡體字找不到,只好用繁體字啦)

  • 2 # 老吳283884471

    瓷名霽蘭,我想應該是釉色如雨雪初晴天空的緣故。之所以又名祭蘭,應該是多用於祭器釉色之故。

    發上件元霽蘭釉堆白鳳穿花紋雙獅耳瓶的圖片,請鑑賞!

    手工制胎,柴木窰泥團支燒。因系浮樑瓷局官造器,瓷土處理精細,故火石紅很少,僅底部釉斑下及旁邊可見一點火石黃。

    釉面玉質感強,包漿厚重。麻倉土二元胎特徵明顯。紋飾精美。使用痕跡明顯。

  • 3 # 封小彬

    霽藍,瓷器釉色名。在《古文釋義》中把『雨過天晴或雪過天晴謂之為霽』在古人眼中,藍綠不分,統稱之為青。因此,霽藍在古籍中也稱作霽青。霽藍,其實就是古人對類似雨過或雪過之後天空中那種純淨的藍色的一種雅稱。

    霽藍釉瓷是一種高溫瓷。其生丕施軸,以氧化鈷為著色劑,在1280∽1300攝氏度之間一次燒造而成。其成品色澤內斂,濃淡均勻,不流不裂,色藍如深空。後人又習慣性把它與白釉瓷與紅釉瓷合稱為宣德瓷的三大上品。

    霽藍釉瓷自元創燒以來歷朝歷代燒造不斷,也多有精品問世。其中又以大明宣德一朝為甚。霽藍釉瓷是一種單色釉瓷。宣徳時期工匠們在此基礎之上又創燒了一個新的品種一一霽藍釉白花瓷器。

    那霽藍釉瓷又為何會被稱為祭藍釉瓷呢?

    元朝滅亡後,洪武二年,朱元璋發文規定『自此祭祀皆用瓷』。自此以後,曾經那些用來區分祭祀等級的用瓷如霽藍瓷、霽紅瓷、霽黃瓷,概因『霽』『祭』同音,人民又以『祭祀』之意,也就習慣性稱之為祭藍瓷、祭紅瓷、祭黃瓷了。

  • 4 # 小hua聊收藏

    霽藍釉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又叫積藍釉,祭藍釉,霽青釉,明清時期又為“霽藍”。因呈色明亮和寶石一樣,和白釉紅釉共稱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

    這種製作工藝其實在元代已經有了那時候叫“祭藍”,一出現就讓人眼前一亮,到了清朝其生產數量大於元明兩代,製作技術仍然沒有超過明代永宣時期的官窯祭藍水平

    明代早中期霽藍釉主要用於當官的祭祀和用作陳設,屬於數量少的優質霽藍釉,是回青料中提煉出最好的,所以被官員壟斷了

    所以不管是霽藍和祭藍,只是一種稱呼,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先稱為祭藍而後改的霽藍

    霽藍釉入窯需經1200℃—1300℃的高溫一次燒成,一種高溫石灰鹼釉,現在價值不菲,早在2007年乾隆粉彩花卉大瓶在北京瀚海就拍出了2408萬元的價格,18年雷納德國際拍賣成交了一個清代的祭藍釉,成交價1320萬元

    他們有什麼特點呢,在元代的祭藍多是口大,頸細,溜肩,圈足,端莊大方

    而後來的明清時期的多於盆,碗。瓶和壺少,就像這樣,這是我的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奔騰e系列處理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