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伯”的本義是“沒有兄長的男子”,就是老大的意思,在古代與“孟”字通用,現在一般稱呼比父親年長一些的男子。在古代按宗法社會里,一般常以長子繼承父位當家,就一國而言,當國者則把持國政。“仲”的本意在《釋名》中解釋:“仲,中也,言位在中也。”這個叫法至今還留在雲南白語裡,“仲子”指二兒子。“叔”指年少,現常用於稱呼父親弟弟。“季”指年幼最小的,不一定排行第四。漢高祖劉邦排行老三,因為他最小,所以又以劉季為字。擴充套件資料:1、父母:父母並稱有“二老”“雙親”,還有“高堂”“怙恃”“椿萱”等。2、父親:關於父親的稱呼,在《史記》中,劉邦用“太公”之稱,又曾對項羽說“吾翁即若翁”,其中“翁”即父親。後世對父親有很多不同的稱呼:稱自已父親為家尊、家君、家嚴、嚴君、嚴親、家大人,稱對方父親為令尊、大君、尊君、尊公、尊翁、尊府、尊甫、尊大人。此外,還有以“椿庭”為父親代稱的。3、母親:對母親的稱謂最常見的就是“母”,古今習用。文人多以“萱堂”“堂萱”作為對母親的敬稱。萱草,又稱為忘憂草。“萱堂”原是母親所居之處的代稱,又用作對母親的敬稱,又簡稱為“堂”,故稱對方母親為令堂、尊堂。此外,古代官紳人家一夫多妻很普遍,於是有“生母”“親母”等諸多名稱,生身母親若為父親正妻,則稱生母;若為妾出,稱己母為親母,稱父親的正妻為“嫡母”。若自己是父親正妻所生,則稱父親的妾為庶母、少母。此外,又稱父親的妾為姨、阿姨、姨娘、姨太太。4、考妣:在先秦時期是對父母的別稱,無論生死均可用。後世則稱死去的父親為皇考,死去的母親為皇妣。後又改稱先考、先妣。5、夫妻:夫,丈夫,本是成年男子的美稱。到了後世,丈夫、大丈夫、美丈夫等均為男子美稱,夫、夫君、夫婿則為妻稱夫的名稱。此外,良人、郎、郎君、官人等都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妻稱夫的名稱,比較書面化的還稱為外子。夫稱妻多稱賢妻,稱呼對方之妻則有令妻、夫人和尊夫人等名,對他人稱己妻有山妻、拙妻、荊妻、拙荊、荊人、荊婦、拙內、賤內、內人、內子等稱呼。稱呼貧窮時共患難的妻子為糟糠之妻,或簡稱為糟糠。小君、細君最早用以稱諸侯之妻,後來作為妻子的通稱。梓童則為皇帝對皇后的稱呼。此外,古代官宦人家多有妻有妾,正妻又稱為正室、嫡妻、嫡室,其餘的妻子一律稱妾,或側室、別室、別房、偏房、如夫人等。舊時,女子還將將妾、妾身等作為自稱的謙詞。6、子女:古代對兒子主要有以下稱呼:男、息、兒。子息、兒息、賤息、弱息等名稱為書面語,兒男、兒郎等名稱為口語。另,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嫡嗣、宗子等,妾出之子則稱庶子、餘子、孽子等。稱呼對方之子為哲嗣、公子。稱呼對方之女為愛或媛,也稱為令媛、千金。兒子之妻最初只稱婦,後因兒子稱息,又稱為息婦,又作媳婦。女兒之夫為婿,或稱為女婿、快婿、門婿等。晉以後,文士又常將女婿稱為東床。7、兄弟:兄弟的稱呼有昆仲、昆季、棣萼、壎篪、手足、友于等。美稱對方兄弟為崑玉。此外,舊稱地位高的弟弟為介弟,敬稱對方兄弟也說介弟。兄之妻為嫂,弟之妻稱弟媳。兄弟之妻互稱為姒娣或妯娌。伯叔之子稱為從兄弟,俗稱堂兄弟、叔伯兄弟。8、姊妹:姊古稱為女兄,妹為女弟。姊妹之夫,稱為姊夫、妹夫或姊婿、妹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萬到四萬的拉力車或休旅車有什麼好推薦的?動力不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