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日,一則關於“丟失20萬元人工耳蝸”的訊息在各大社交平臺傳遞沸沸揚揚,北京李女士的弟弟在乘坐地鐵時,不小心丟失了自己人工耳蝸,價值大概20萬左右。
12
回覆列表
  • 1 # Earway井岡山路中心

    丟失的只是人工耳蝸外部結構,找不到的話原廠家再匹配一臺就行大約三萬到五萬,手術有風險,如果能用助聽器解決的方法儘量不採取手術

  • 2 # 前瞻經濟學人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訊號,透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刺激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聽覺障礙患者的聽覺功能。根據中國的規定,聽力損失在80分貝以下的,建議在聽力專家指導下驗配助聽器;而在80分貝以上的患者,建議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據國外資料顯示,在美華人工耳蝸植入的平均成本為5萬-10萬美元甚至更多,高昂的價格除了是人工耳蝸本身的產品費用不菲以外,還有手術前的各種評估,醫院費用,醫生費用(外科醫生,麻醉師),以及術後體外除錯,植入物(電池,電纜等)和定期維修費用,術後存在一系列後期費用。

    圖表1:人工耳蝸植入涉及費用

    另外,從產業鏈上的角度來看,人工耳蝸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三大環節都產生大量成本。在研發上,由於人工耳蝸技術涉及多個領域,對研發團隊的資質要求高,技術更新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在生產上,人工耳蝸作為模擬的人造器官,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要求不言而喻,且生產中各環節都涉及到大量專利和技術壟斷,生產成本相當高;最後在銷售環節上,據悉人工耳蝸廠商在國內不是直接對醫院的醫保系統供貨,到最終市場前所涉及的中間商較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銷售成本。

    圖表2:人工耳蝸產業鏈上成本

    早在1960年,全球就出現了首件將人工耳蝸技術應用於臨床並獲得成功的案例,但是中國在1989年才開始開展這一技術,長期以來全球人工耳蝸技術都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上,目前,全球人工耳蝸的製造商主要為Cochlear公司、Advanced Bionics公司和MED-EL公司,分別佔領了55%、20%及20%的市場份額。

    圖表3:全球人工耳蝸製造廠商市場份額情況(單位:%)

    雖然中國人工耳蝸研製技術相對落後於國外,但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將目光投向這一領域。目前,中國上海力聲特公司和杭州諾爾康公司均獲得了國家批註的人工耳蝸生產證,上海力聲特公司已申報18項國家專利,而諾爾康與丹麥Oticon集團合計佔據全球人工耳蝸5%的市場份額,實現了中國產人工耳蝸聽障治療應用的飛躍,打破了國外三巨頭壟斷的局面。

    圖表4:華人工耳蝸研製情況

    根據羊城晚報和湛江日報的記者調查資料顯示,中國患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中有20%能夠達到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標準,但這其中僅有1%符合標準的聽障患者裝了人工耳蝸,主要原因在於人工耳蝸價格過於高昂,大部分普通中國聽障家庭面對進口人工耳蝸的天價都只能望而卻步。但隨著國內高等學府和研究單位不斷研製生產中國產人工耳蝸產品,中國人工耳蝸研製技術不斷提高,從長期依賴進口到自主研發,未來中國產人工耳蝸實現批次投放市場。另外,2018年國家“十三五”人工耳蝸救助專案的啟動,為符合條件的聽障兒童免費實施人工耳蝸產品植入和開展康復訓練,吉林省、遼寧省、河南省、安徽省、上海市、湖南省、浙江省和廣東省也都已將人工耳蝸器械列入醫保報銷範圍,國內廠商自主研發技術推進和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下,中國聽障人士重獲新“聲”將不再是夢想。

  • 3 # 海之聲大廠兔斯基

    丟失的只是人工耳蝸外部結構,找不到的話原廠家再匹配一臺就行大約三萬到五萬,手術有風險,如果能用助聽器解決的方法儘量不採取手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防止飼料變質,預混料、濃縮料現配現喂有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