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天子衰而諸侯興。周王室衰微,已無力有效掌控天下。於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稱霸。何為霸?霸乃政之名,即伯,音轉為霸,又稱州伯、方伯,即諸侯之長。在這一時期被後代推認為霸主的共有這幾位,即晉文公、齊桓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鄭莊公、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春秋五霸的名單,史家各有說法,眾說紛紜。《史記》所載的五霸則為:晉文公、齊桓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晉文公和齊桓公是公認的春秋霸主,兩位多次會盟中原,霸主之尊實至名歸。楚莊王即成語“一鳴驚人”的典故來源,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使楚國成為被中原各諸侯國所認可的大國。“問鼎”一次的典故也同樣來自楚莊王,可見其野心之大,實力之強。
宋襄公能夠成為五霸之一憑藉的並非國力,乃是“春秋大義”,其治國外交講求仁義,最終也因仁義成其霸名。因“仁義”將其列入五霸,除了春秋時期的禮法環境外,還應有著太史公司馬遷的認可所在。
最後一位便是秦穆公,春秋時期將秦國國力推至頂峰的君主。其重用五賢臣:百里奚、由余、蹇叔、公孫枝、丕豹。東進西拓,滅西戎十二國,使得秦國獨霸西戎,為日後秦國一統天下打下基石。
這春秋五霸說完了,但霸主之間也有著孰強孰弱之別。若單以國力和影響力來看,除以“仁義”聞名的宋襄公外,誰的霸主之位最名不副實?
答案就是——秦穆公。
為何秦穆公的霸主之位最名不符實呢?這還要從各國的霸業影響力來看。齊桓晉文的霸業無人質疑。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葵丘會盟”更是將其霸業推至頂峰。而晉文公“踐土會盟”,奠定其中原霸主地位。晉國的霸業並未因晉文公逝世而終止,而是綿延百年,成為春秋時期的超級強國。楚國在楚莊王之前,一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楚莊王始,楚國強大,為中原各強國所側目。
那麼秦穆公的霸業主要為何呢?其霸業主要為“獨霸西戎”,而非“稱霸中原”。其霸業的主要對手乃是西戎各國,而非中原諸侯。所以,秦國的對手和晉、齊、楚相比,已然不在同一量級和層次。其餘三國均為“諸侯之長”,而秦國則只能為“西方諸侯之伯”,霸主成色實在無法與齊桓晉文相提並論。
秦國自秦襄公始,征伐西戎不斷。“(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經過長期不懈的戰爭,秦國在關中地區站穩了腳跟。既然國土已固,穆公便不再致力於西進,而是圖謀東出,進軍中原。其先遣將奔襲鄭國,後被鄭人識破,途中順道又滅了滑國,中原頓時自危。晉襄公為了遏制秦人東進的勢頭,親率先軫等人於崤山埋伏,全殲秦軍。
因為有著晉國這一超級大國的壓制,秦穆公自此在東出一途再無建樹,只得繼續西進,經營西戎。雖然和其餘幾位霸主相較,秦穆公的霸業不顯,但是其為秦國所做出的貢獻,卻為始皇一統寰宇奠定了基礎。富庶的關中平原,險峻的函谷天隘,秦國的地理優勢在穆公一代便已初具。
百年過後,各霸主曾經的霸業早已煙消雲散,除了輝煌燦爛的過往可供後人作為談資外,一切都不復存在。穆公的霸業雖隱沒於齊桓晉文的光輝之下,但在秦國鼎定天下之時,其威勢仍清晰可見。
參考資料:
1.張有智.“春秋五霸”正名[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01):105-108.
春秋時期,天子衰而諸侯興。周王室衰微,已無力有效掌控天下。於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稱霸。何為霸?霸乃政之名,即伯,音轉為霸,又稱州伯、方伯,即諸侯之長。在這一時期被後代推認為霸主的共有這幾位,即晉文公、齊桓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鄭莊公、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春秋五霸的名單,史家各有說法,眾說紛紜。《史記》所載的五霸則為:晉文公、齊桓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晉文公和齊桓公是公認的春秋霸主,兩位多次會盟中原,霸主之尊實至名歸。楚莊王即成語“一鳴驚人”的典故來源,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使楚國成為被中原各諸侯國所認可的大國。“問鼎”一次的典故也同樣來自楚莊王,可見其野心之大,實力之強。
宋襄公能夠成為五霸之一憑藉的並非國力,乃是“春秋大義”,其治國外交講求仁義,最終也因仁義成其霸名。因“仁義”將其列入五霸,除了春秋時期的禮法環境外,還應有著太史公司馬遷的認可所在。
最後一位便是秦穆公,春秋時期將秦國國力推至頂峰的君主。其重用五賢臣:百里奚、由余、蹇叔、公孫枝、丕豹。東進西拓,滅西戎十二國,使得秦國獨霸西戎,為日後秦國一統天下打下基石。
這春秋五霸說完了,但霸主之間也有著孰強孰弱之別。若單以國力和影響力來看,除以“仁義”聞名的宋襄公外,誰的霸主之位最名不副實?
答案就是——秦穆公。
為何秦穆公的霸主之位最名不符實呢?這還要從各國的霸業影響力來看。齊桓晉文的霸業無人質疑。齊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葵丘會盟”更是將其霸業推至頂峰。而晉文公“踐土會盟”,奠定其中原霸主地位。晉國的霸業並未因晉文公逝世而終止,而是綿延百年,成為春秋時期的超級強國。楚國在楚莊王之前,一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楚莊王始,楚國強大,為中原各強國所側目。
那麼秦穆公的霸業主要為何呢?其霸業主要為“獨霸西戎”,而非“稱霸中原”。其霸業的主要對手乃是西戎各國,而非中原諸侯。所以,秦國的對手和晉、齊、楚相比,已然不在同一量級和層次。其餘三國均為“諸侯之長”,而秦國則只能為“西方諸侯之伯”,霸主成色實在無法與齊桓晉文相提並論。
秦國自秦襄公始,征伐西戎不斷。“(穆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經過長期不懈的戰爭,秦國在關中地區站穩了腳跟。既然國土已固,穆公便不再致力於西進,而是圖謀東出,進軍中原。其先遣將奔襲鄭國,後被鄭人識破,途中順道又滅了滑國,中原頓時自危。晉襄公為了遏制秦人東進的勢頭,親率先軫等人於崤山埋伏,全殲秦軍。
因為有著晉國這一超級大國的壓制,秦穆公自此在東出一途再無建樹,只得繼續西進,經營西戎。雖然和其餘幾位霸主相較,秦穆公的霸業不顯,但是其為秦國所做出的貢獻,卻為始皇一統寰宇奠定了基礎。富庶的關中平原,險峻的函谷天隘,秦國的地理優勢在穆公一代便已初具。
百年過後,各霸主曾經的霸業早已煙消雲散,除了輝煌燦爛的過往可供後人作為談資外,一切都不復存在。穆公的霸業雖隱沒於齊桓晉文的光輝之下,但在秦國鼎定天下之時,其威勢仍清晰可見。
參考資料:
1.張有智.“春秋五霸”正名[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01):105-108.